伦敦奥运会为什么_伦敦奥运会为什么MVP是金软景
1.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为什么和北京时间不同/
2.为何2012伦敦奥运会,被称为是最穷的奥运会?
3.为什么伦敦奥动会,中国金牌这么少呢》
4.伦敦奥运会男子800米决赛为什么会被称为最完美的800米比赛?
5.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的失败,为什么值得好好反思?
6.为什么伦敦奥运会会出现那么多的不公平?
伦敦奥运体育场 80000席到18000席 伦敦奥运主体育场效果图。该体育场的“魔术”是,奥运时容纳8万人,奥运后容纳1.8万人(本报资料) 规则是“不!” ———伦敦奥运规划一开始就包括“后奥运规划”,早早预留了“后路”。他们明确反对赛后要花大钱照顾的建筑,反对只适合运动员却不适合居民的建筑。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规划中,坐落于伦敦东部“下利亚谷”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容量是8万人,奥运结束后,容量将被压缩为1.8万人———伦敦虽然拥有6家英格兰足球队,却没有一家愿意认领这座体育场。“伦敦奥运绝不希望建造那种会成为累赘的建筑,赛后一点用处也没有,却要花大量钱照顾它。”在香港参加“城市复兴再造设计论坛”的史蒂夫·麦卡顿说。麦卡顿曾是“伦敦申奥规划组”高级成员,他领导下的“流体”(Fluid)建筑事务所,在申奥规划组中负责对“下利亚谷”(Lower Lea Valley)地区的社区和民众进行调查和咨询,并确保咨询结果用于指导和调整奥运及其后续发展规划。 伦敦奥运会的大部分比赛将在“下利亚谷”举行。在伦敦发展局的描述中,这一地区的特征是“大片废弃的工业用地和简陋住宅,英国最贫穷、公共健康记录最差的社区之一。失业率高而技能水平低,黑人及少数族裔人口为首都最高”。 从1990年代中期,“下利亚谷”被定为伦敦城市改造的重点地区。2012年奥运主办权争夺战开始之后,伦敦奥申委强调:“如能借奥运会的举办助推该地区改造,将极大地改善这里的贫困、失业、基本技能欠缺和糟糕的健康状况。”伦敦特别顾问理查·罗杰斯认为,以奥运为契机,改造旧城区,提高城市与国家生活水平,为伦敦赢得奥运主办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伦敦申奥规划组”由“流体”等5家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及顾问公司组成,从2003年8月起,受命完成奥运会场所及其后续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是为伦敦赢得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这个任务在今年7月1日完成,规划组也不复存在了。 “原来的规划组进行了精简,正在准备新的投标,希望能从伦敦奥组委获得新的合同。如果这个团队再度得到委任,'流体'便可能再由它委任,签下另一份合同。挺复杂的,是吧?”麦卡顿笑起来,“在英国,如果是来花公家钱,一切都得无比公正、公平——要知道我们以前做得很好,但他们说:没错,可还是得在全世界范围重新招标。” 充满临时建筑的奥运会 记者:我了解到伦敦申奥规划组的工作分成三类———奥运规划、非奥运规划和后奥运规划。它们有多大区别? 麦卡顿:现在只有两种了———奥运和后奥运。如果奥运会没申办下来,就会进行非奥运规划。有些建筑,即便申奥不成功,我们也要建设,比如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水运动中心。这是非奥运规划里惟一的建筑,它有一个大泳池和一个休闲中心,对居民来说,地点也非常好。 但有一个难题。奥运会期间,将有数万人往来此地。很重要的一点是,当观众来到奥运会赛场,要给他们留足够的步行时间,不能出现一下火车就人山人海的场面——悉尼奥运会就曾经是这样。所以,在规划中,火车站到运动场有10-15分钟的步行距离,足以让人群自己变得自然有序。但奥运之后,这样的距离对当地居民来说太远了,所以我们在奥运结束后安装电动步道——你动不了游泳池,但可以让人动得更快。 奥运期间,我们会有两个赛道泳池和一个跳水池,比赛结束后将只剩下一个带有跳水中心的游泳馆,另两个主泳池都是临时的,专为奥运比赛而建。办完就拆掉,观众席也一样不复存在。这种临时建筑很特别、很大,但我们就是这么的。 记者:据说主赛场奥林匹克体育场,开完奥运,容量将从8万座变成2.5万座。 麦卡顿:甚至可能是1.8万座。我们最初设想,会有某支大足球俱乐部用它做主场,比如阿森纳队或者西汉姆联队。但这方面的协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结果。 伦敦奥运绝不希望建造那种会成为累赘的建筑,赛后一点用处也没有,却要花大量钱照顾它。规则就是:“不!”如果一个建筑方案没有明确的奥运后的,就不能做。对我们来说,这条指引非常明确,而且也非常正确。 再举个例子,我们有媒体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大得很,数十万平方米,在奥运期间供各种媒体使用。对我们来说,规划这两个中心,最要紧的不是建筑———我们也准备把它们弄成临时建筑,而是那些基础设施,通信网络、线缆、光纤,我们要琢磨当地居民怎样才能用上这些东西。我们奥运后在当地建一所学院,搞视觉艺术方面的培训,那么这些设施便可以全都用上。 还有很大的区域,所谓更衣区,运动员上场前呆的地方。将来一部分会改作工业用途,因为这个地方是伦敦的贫民区,我们需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培训。奥运场地的北端,有三个主要的篮球赛场,两个在赛后消失,剩下最大的一个做工业用途。 记者:今年《卫报》曾报道,雅典奥运之后体育场馆多有空置的情况,想必伦敦也从中得到不少教训? 麦卡顿:雅典的情况不太一样,他们奥运前已经有了主体育场,只是加建了屋顶,一个相当复杂的屋顶。他们只需要花屋顶的钱,以后维护屋顶也不算太贵。但你说得对,那个体育场并不是很常用,这是个问题。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悉尼。从悉尼市中心到奥林匹克体育场要坐大约25分钟的火车,简直可以算是郊区了,现在没有足够的人经常跑那里去。所以我们建造容量可调整体育场的建议在奥组委那里获得了首肯。但你知道,要建一个8万座的体育场,今后再把它变成1.8万座,这可是一件浩大的工作。相关的设计上要花很大的功夫,让体育场在奥运期间看上去是永久的,但实际上是临时的。 记者:总不能连奥运村也是临时建筑吧? 麦卡顿:当然不至于。奥运村在赛后将成为民居,它需要配套的商店、学校、礼拜堂……我们希望能把它当作城市的一部分来设计,之后做些小改动使之适合运动员使用,而不是反过来,为运动员设计,然后让居民去适应它。 50亿和小菜地 记者:你们在申奥规划组当中被委任完成“下利亚谷”地区的“长期发展策略”,这个策略是什么? 麦卡顿:“下利亚谷”很大,面积有200公顷,有很多工厂,中心是老工业区、污染区。那儿也有许多水道,运河交错,地形很复杂,河水又常泛滥,所以很多年来没什么发展。发展这个地方需要一个很大的规划,奥运给了我们机会。但奥运场地只在“下利亚谷”的北区,沿泰晤士河向下两英里的南部区域也需要重建。所以我们要考虑奥运之后在那里建造新住宅、学校、公共设施,我们还要考虑奥运之后能保留下什么体育设施。奥运后续规划就是做这件事。 长期发展策略,是把伦敦比做一个饼,“下利亚谷”是相当大的一块,却与另外的部分没有连通,这对商业和经济都很不利。但这个地区的位置很显要,距离伦敦的金融中心非常近。我们的策略之一就是多建些市政桥梁,把它与伦敦其他地区连接起来。另一个策略就是建一个大公园。现在“下利亚谷”的小公园、绿地散布,还与污染土地夹杂在一起。如果把那些公园和绿地都统一起来,将成为全欧洲最大的公园景观之一。第三个策略,目前已有一个大型的营造正在进行,叫STRATFORD CITY,集中的商业零售业区,包括多个不同的建筑发展项目,这一战略就是与它相关。 记者:你们的顾问和咨询工作,主要针对哪些人? 麦卡顿:我们主要负责与改造涉及到利害关系的方面磋商,还要与社区进行沟通。有时候这些人是高层和地方权力机构,有时候是当地的普通居民。我们要听取一切人的意见,了解当地现实中一切对这项规划有用的东西。 记者:你们听取到当地居民有哪些需求? 麦卡顿:非常多样。有人觉得公众休闲用地是最重要的,有人担心交通问题,有人担心过多的汽车会带来噪音和污染,所以我们必须十分仔细地规划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不鼓励私家车发展。有人觉得这里学校设施太可怜,孩子需要更好的机会,所以新学校也在我们之中。 再具体到细节,你知道有些居民在自己房前的园地里种菜,我们得一家一家去跟他们谈怎么处置这块地———他们的小菜园能否保留,如果要挪走,会挪到什么地方———要知道我们是做一个三五十亿投资的项目,却在谈这样的琐事,似乎好笑。多数时候,当地居民真是有很大权力,我们的工作就是与他们协商,做出符合他们需要的规划,保证他们在规划中的利益。 申奥工作由“伦敦2012”公司总负责,他们的任务就是争得奥运主办权。我们的工作是提交改造规划,确保民众参与,确保民众对规划是支持的态度。我们必须频繁地与“伦敦2012”沟通,让他们承诺干一些事———如果没有我们在,他们很可能就不会做。但他们也建立了多方参与的论坛,参与我们活动的一些当地居民后来也参加了那个论坛,他们的某些诉求得到满足,有些也落空的,但生活就是这样。 记者:有人反对办奥运么? 麦卡顿:有啊。有趣的是,当地居民想要奥运会,不同意的是不住在这里的人。他们担忧野生动物,担忧生态多样性,他们认为奥运会将消灭这里的野生动物,十分积极地组织反对活动。很多人从生态学的角度,担忧奥运会增大交通流量、污染大气,所以就不该办奥运。我们没法回应这样的意见,只能说,“你们说得对,但是奥运不来伦敦就到别人家去了,如果去了巴黎,我们计算过,将产生更长的飞行距离,因为很多航班都是经伦敦转飞巴黎的,这会产生更多的污染,而你还什么都没落着。” 我想他们应该理解,这是个无解的问题,但我们要让他们感到,他们的担忧是被理解的。 记者:有多少人会因为伦敦奥运规划的实施受到直接影响呢? 麦卡顿:这取决于怎样划定界限。算上各种因素,我们需要改造的区域内大约有1.8万人直接受到奥运项目的影响,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奥运会显然不希望有负面消息出现,不希望有人不高兴,所以要花大量时间让公众了解这个过程。 我们的工作从2003年8月开始,最初12月得到规划许可,结果到2004年1月才完成。之后还得花大量时间,根据对场地规划的异议来修改方案。最终的奥运规划和后续规划到2004年8月才完成。然后我们着手与一些相关群体交涉。比如有一处居民区,正处在规划地中心,必须搬迁,大概有400人居住在那里。那是25年前修建的廉价房屋,所谓的“住宅合作社”。我们进行了无数艰难的谈判,但最后发现那里的人确实希望搬走,不管到哪儿。我们用统计他们想去的地方,与住房协会沟通。到年底,一家很好的大型住房互助公司接手了迁居,目前新的住宅小区项目正在进行中。 另外还有一件难事,“下利亚谷”地区有大约250家大小商业实体,也必须搬走。伦敦发展局,也就是我们的客户,正在一对一地与每家商户洽谈。他们设立了专门账户,任命专门的项目经理,讨论商户可以搬去的地点。伦敦发展局将收购商户的不动产和地皮,再加付约20%的补贴。 不管怎样,我想到最后这个规划会让绝大多数人满意的。甚至有些当初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会觉得不错。有了一个大公园、水道清理一新、完善的非机动车路网。“下利亚谷”还有不少古建筑,我们会清理它们并向观众开放,所以就算不考虑奥运会而只想之后,也是有相当多好处的。
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为什么和北京时间不同/
举办奥运会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整个欧洲经济衰落,英国也缺钱。而在英国,办奥运会的主要是私营机构和公司,少拿一分钱他们都不会给你办事。而且公司以盈利为目的,他们要压缩成本,赚足利润才有兴趣参与举办奥运会。
例如奥运安保公司是私营公司,公司高管领着惊人的高额工资,但是安保人员却不给安排足够,而且都是经过半天培训就上岗的新人。人员不够而且经验差,自然导致效率低下,服务水平差。
总的来说,这次伦敦奥运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赚钱,而奥运会发展到现在并不是那么容易赚大钱了。而英国方面还是想尽可能多赚钱,只好将各方面的服务缩水,导致伦敦奥运会的组织混乱。
为何2012伦敦奥运会,被称为是最穷的奥运会?
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和北京时间不同,是因为英国伦敦分为夏令时和标准时间(0时区、格林尼治时间)。英国在每年的三月底到十月底实行夏时制,这时候伦敦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7小时,也就是比中国晚7小时。
其他时间英国时间实行标准时间,这时候伦敦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8小时,也就是比中国晚8小时。
夏令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 (Daylight Sing Time),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
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指位于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因为本初子午线被定义在通过那里的经线。自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扩展资料:
⑴ 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的差。一年之中时差是不断改变的,最大正值是+14分24秒,最大负值是 -16分24秒,有4次等于零。
⑵ 两个地区地方时之间的差别称作为时差。
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 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同一时区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 15 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1 度差 4 分钟。
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 (+) 或减去 (-) 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用夏令时(DST), 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时差
为什么伦敦奥动会,中国金牌这么少呢》
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所以被称之为最穷的奥运会,完全是因为这届奥运会比赛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有的是场馆的设施问题,有的是奥运村住宿的问题,有的是奖牌的问题,有的是升旗装置的问题。总之在这届奥运会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设施设备不完善的情况,因此广大的网友就会认为是伦敦没有经费造成的。
不管是运动员还是观众,在观赏和参与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都有非常差的体验,让大家对于主办方的举办能力产生了怀疑。因为这届奥运会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在其他的奥运会上是没有看到的,所以说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最穷的奥运会。
在这届奥运会上,主办方把民国的国旗当成了中国国旗,并且花了三天的时间才修改过来。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朝鲜,朝鲜的国旗用了韩国的国旗,其实这都是非常敏感的,但是伦敦主办方竟然连这样基本的问题都可以搞错。而且在颁奖仪式上,多次出现了音响问题,播放国歌一半然后突然没声音了,另外还有升旗到一半卡住的现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伦敦奥运会的奥运村里面,主办方给运动员准备的床的长度只有一米七。一般家里的床都是一米八的,运动员身材高大,一米九两米的人不在少数,一米七的床可能女生睡都够呛,运动员晚上睡觉基本上都要蜷缩着身体,或者直接打地铺。这可能是伦敦为了节约成本才会出此下策,但是给运动员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这也导致了很多运动员休息不够,在比赛的时候状态不好,因此不仅仅是观众,很多的运动员对这一次奥运会举办方的实力也产生了质疑。
伦敦奥运会男子800米决赛为什么会被称为最完美的800米比赛?
原因:
1、不是我们的主场,人数有限,大批在北京奥运会上有好成绩的运动员都未参加伦敦奥运会。
2、有些本应拿到的金牌给丢了,比如说秦凯与何冲,“双保险”也没获金。
3、中国本质上并不能算运动强国,尤其是三大球,基本算是溃败。
4、其他国家的运动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国运动员。
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的失败,为什么值得好好反思?
伦敦奥运会男子800米决赛,这场比赛被人称为是最完美的800米比赛,参加决赛的八名选手都处于自己的巅峰状态,参赛者中有刚刚创造过国家纪录的,有刚刷新个人记录的,即使是这场比赛最后一名的成绩1分43秒77,放在任意一届奥运会上都能夺冠。这就是为什么伦敦奥运会男子800米决赛会被称为最完美的800米比赛的原因。
在对手实力如此强悍,比赛强度如此之高的一场奥运会决赛中,鲁迪沙竟然以碾压的姿态获胜,最终以1分40秒91的成绩,打破了丹麦选手吉普凯特保持13年之久的男子800米世界纪录。在比赛开始前,他就对这个冠军势在必得,更是放出狠话,让对手放弃对他的追赶,去努力争取一枚银牌,这场比赛鲁迪沙位于第三跑道,随着发令枪响起,八名选手从出发就展现了非同寻常的实力,鲁迪沙大步流星,迅速冲到领跑的位置,而对手想不到的是,此时是整场比赛他们离鲁迪沙最近的一次。
出发之后,一直是鲁迪沙控制着局面,他用他巨大的身体能量和身体的面积控制着后面选手向前超越,第一圈结束,鲁迪沙的成绩是49秒28,这对于鲁迪沙来说并不算快,此时,他已经和第二名有了3米左右的距离,而第二圈的鲁迪沙更是让对手知道了什么叫作绝望。
最后一圈,鲁迪沙可能是向着自己的时间在冲刺,他甩开其他选手大概5米的距离,当鲁迪沙弯道进直转还差最后100米时,他提高速度全力冲刺,最终拿下了冠军。之所以说伦敦奥运会男子800米决赛被称为最完美的800米比赛,就是因为无论是强大的明星阵容,还是比赛选手的实力都是至今为止没有再出现过的。
为什么伦敦奥运会会出现那么多的不公平?
因为当时的中国女排其实与日本女排实力不分伯仲,但是却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导致战败,所以说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上战败后值得反思。导致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上失利的第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心态,第二个原因则是教练更换太过频繁。
首先要说的就是心态,当时与日本女排难分高下的中国女排之所以会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态。当时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的对战一直处于很胶着的状态,来回打了好几局也没有分出胜负,而且也很难预测出赛果。但就是在这种关键的时刻,中国女排却因为压力太大导致心态崩了。
当时的中国女排实在是备受瞩目,所以她们身上背负着很大的压力,但是尽管当时心态已经崩溃,但是中国女排也仅仅是输给了日本女排两分而已,这说明中国女排在心态正常的情况下的实力是要略高于日本女排的,因此,由于心态原因惜败的中国女排的确需要在伦敦奥运会上失败后好好反思一下。
其次要说的客观原因就是中国女排频繁换教练,导致中国女排的的状态长期处于一个很不稳定的状况下,这不仅是中国女排落败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女排需要好好反思的根本原因。当时中国女排队员中,惠若琪、王一梅等选手其实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因为中国女排先后换了三位教练,导致这些优秀的队员们一直处于起起伏伏的状态下,自然是无法在赛场上发挥出真正实力的。
综上所述,按照当时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的真实水平来看,中国女排其实不应该输,但是最终还是因为上述两个客观原因输了,所以赛后才需要深刻反思一下。
中国在奥运会开幕后到现在,金牌总数排在第一,英国可是举办奥运会的东道主,他怎么愿意别的国家在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出尽威风?英国现在的经济还是国力都远远落后于中国,在体育上的总体实力都与中国代表团相差悬殊,这不用我说大家都可以看见的,所以作为东道主的英国他虽然不可能在伦敦奥运会上当上第一但是他们起码要拉近与体育强国之间的距离,要不他作为东道主的脸面要往哪里放。
真的这届奥运会已经是乱成一团了,牵扯了太多的东西,每个国家的实力都没办法通过奖牌的获得向全世界展现。
还有就是伦敦奥运会上不公平现象不止发生在中国身上,你随便去问问哪个国家的体育代表团,除了英国,哪个国家会说今年的奥运会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