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比赛信息

文章内容

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简介_那不勒斯四部曲人物简介

tamoadmin 2024-06-07
1.《那不勒斯》四部曲最后的结局是什么?2.《那不勒斯四部曲》3.「那不勒斯四部曲」那不勒斯四部曲分别是《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留下的》

1.《那不勒斯》四部曲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2.《那不勒斯四部曲》

3.「那不勒斯四部曲」

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简介_那不勒斯四部曲人物简介

那不勒斯四部曲分别是《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留下的》、《失踪的孩子》。这是书写女性命运史诗的一部丛书,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畅销近千万册。其中前两部被拍成了电视,据说还原度很高。

四部曲讲述了两个女孩(埃莱娜和莉拉)的长达50年的友谊,及两个女孩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牵扯进来的那不勒斯旧社区的那些人和这些人的命运,尤其写女性命运,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欲望、身体的变化、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的矛盾。由于时间跨度之长,体量庞大,作者几乎写尽了女性的人生百态,涵盖原生家庭对人的塑造、最隐晦不堪又最温暖的友谊、阶级的跃迁、女性觉醒、爱情和婚姻、教育和命运等等,引发读者众多的共鸣和启示。

埃莱娜和莉拉在很小的时候就看到了旧城区的破败及暴力,或许是出于生存的本能,两个女孩都没有选择妥协。莉拉非常有天赋,可能她也曾想过通过教育逃离这里,但是她没机会接受中学及以上教育,她留在了那不勒斯,面对贫穷、暴力,她挣扎、努力、并试图改变这里,她像一个女战士、领袖、榜样一样的人物存在,然而这里的人又厌恶着她,因为她的决绝、她的反抗,她与那不勒斯的庶民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所以人们恨她;埃莱娜比莉拉幸运,她有机会接受教育,所以她怀着逃离那不勒斯、摆脱庶民阶级的想法,不断努力,如饥似渴的从那些她接触过的“名人”身上汲取养分,让自己成长,最后成为一个名利双收的作家,但埃莱娜在最后一本《失踪的孩子》中说,“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作者写两个女人之间的友谊,友谊里有什么?互相帮助、互相取暖、互相鼓励,除了这些,女人的友谊还有互相妒忌、互相毁灭,但又互相需要。埃莱娜和莉拉相互影响,逐步摆脱那不勒斯式的女性命运,即整天口中骂骂咧咧,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被孩子和丈夫占据。引发读者对女性命运深入的思考及启示:女性是不是只是一个附属物?女性只是一个欲望的客体?可以拿来交易的商品?女人离开了男人能不能活?莉拉结婚后,难道真的是放着好好的富太太的日子不做,非要搅合的自己和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

故事的结尾,埃莱娜收到了她们小时候丢失的玩具娃娃,玩具蒂娜被找回来了。我觉得这是作者的一个期望——莉拉不光找到了玩具娃娃蒂娜,也找到了失踪的孩子蒂娜。

莉拉的“界限消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时候我们会嘲笑身边的一些人,认为他们的情绪过于夸张。也许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对方所见,没有听到对方所听,没有经历对方所经历,没有感受到对方所感受而妄下定论而已。

莉拉从来没有过平衡又是怎样的体验?我们总是试图建立一种平衡,当平衡被打破,会感到焦虑并立即启动重建另一种平衡,但是莉拉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过平衡,那么她的一生都处在怎样的状态下?也许正因为如此,埃莱娜的思想总能被莉拉打破,从与莉拉的的交谈中获取灵感和新的思路,也正因为此,埃莱娜说莉拉总能打破她生活的平衡。

这段非常感人,埃莱娜从小就担心自己会活成母亲的样子,尤其害怕变成像母亲那样的坡子。这种恐惧在埃莱娜第一次生产完胯疼时期一直折磨着她,然而当与母亲和解,母亲去世后,她让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保留了母亲的样子,她把自己变成了坡子。这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吧,是一种永远也无法弥补的爱——你说你忙活了大半辈子其实心里只爱我这一个女儿,但我却把你当成这世界上最厌恶的人,当我想弥补,但你却不在这个世上了。都说长辈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真的吗?可是做子女的若没有回以同样分量的爱,到最后剩下的只是沉甸甸的懊悔和遗憾,埃莱娜这么做既是对自己的惩罚,又是对自己的慰藉。

尼诺对父亲的痛恨是真的,但活成了他父亲的样子也是真的,为什么呢?假如在尼诺回去找莉拉时,安东尼奥没有干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阿方索在这个世上所承受的让人无法想象,生理上他是一个男的,而认知上却希望自己是一个女的,他从小就遭家人嘲笑,为了自保,他学会了伪装,是莉拉让他做回了自己。阿方索在马尔蒂广场鞋店帮忙时才那么神采飞扬,本以为阿方索更喜欢城区生活的缘故,现在回想来却是因为米凯来;也因为米凯来,阿方索娶了米凯来的女人,养了米凯来的孩子。莉拉把阿方索和米凯来之间建立了关系,但是在这段关系中阿方索爱的那么卑微。后来,当米凯抛弃了他,当他的男性特征越来越明显,阿方索比以前更加地讨厌自己和自己的身体。他总是忍不住去找米凯,然后被米凯来暴打,那时候的他也许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边缘,所以接下来就是毁灭了,阿方索被人用棒子打死了,扔在海里,谁都知道这跟索拉拉兄弟脱不了关系。也许是被马尔切诺打死的,但是米凯是否也在旁边看着?阿方索死前是怎么想的?葬礼寥寥数人,他母亲、哥哥、姐姐,妻子、孩子都没有来。阿方索的悲剧的根源在于那个社会不接受同性恋。

那不勒斯四部曲,非常值得花时间慢慢地读,因为每一页都有可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那不勒斯》四部曲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1、埃莱娜·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这四部情节相关的小说,被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它们以史诗般的体例,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

2、“那不勒斯四部曲”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费兰特热”,千万读者为书中对女性友谊极度真实、尖锐、毫不粉饰的描述所打动。虽然作者从未公开其性别,但媒体和评论家从其“自传性”色彩强烈的写作中判断其为女性。2015年,埃莱娜·费兰特被《金融时报》评为“年度女性”。2016年,《时代》周刊将埃莱娜·费兰特选入“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

《那不勒斯四部曲》

“我”也将以惊人的韧性和诚实面对写作、爱情、家庭的失败。在经历了多年的自我怀疑之后,“我”决定忤逆(罔顾?)莉拉的告诫,将“我”和她一生的友谊写成一本小说,却招来了最深的背叛。

那不勒斯四部曲描写了“一个女人与她的生长环境、家庭血缘、婚姻结构、社会与历史之间所能发生的肉体联系。这一切,本来就是活生生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正在向人们证明,除了眼下的这种语言,它不应该用其他别的语言说出来。”

《失踪的孩子》以恢弘而细腻的格局将四部曲的史诗体例演绎到极致,那不勒斯那个贫穷城区的所有人物的命运,都走向了令人唏嘘的结尾。上海九久读书人总经理黄育海先生盛赞费兰特:“以天才的大师笔触探讨‘自我的稳定性’、‘女性的身体和欲望’、‘知识的局限’、‘起源的意义’等命题,令大结局拥有了令人震颤的思想力度。”

简介:

贯穿四本的主题,即知识的可能和局限,构成了大结局最沉重的核心。知识让莱农一步步摆脱被动,迎接发现,或者说接受自己一直以来的被动;但终身依赖自己的直觉和智慧的莉拉,面对知识的权威毫无惧色,对知识始终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嘲讽和蔑视。

莉拉一度相信知识和书写可以改变那不勒斯的现状,但最后她选择不留下一字一句,让自己彻底从世上逃离,也体现了小说在面对这一主题时的双重隐喻。

「那不勒斯四部曲」

最近读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这部书像毒药,让你停不下来,想一直读到结尾,看看主人公最后的命运,读完之后,一阵阵空虚失落感,缓不过神来,但是,依然想向大家推荐这部书,因为它虽然是畅销书,却很有内涵,在这部书里,能找到我们的影子,找到芸芸众生的影子。

《那不勒斯四部曲》包括四部书: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四部书讲述了两个女孩从6岁到60岁的故事,讲述了她们的友谊和她们各自的人生。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意大利的一座贫穷落后的海港城市-那不勒斯,两位女孩所处的社会关系是这座城市某个小镇上最贫穷的一群人,物资匮乏,住房紧张,交学费都困难。虽然故事发生在意大利,但这会让我联想到我小时候的生活背景,90年代的农村,大家的收入仅仅靠种地,因此极地,而且多子女,所以都很穷,可能一个月才能吃一两次肉,村里的孩子读到高中已经寥寥无几。

故事的中的两个小女孩一个叫莱农,她是故事的讲述者;另外一个叫莉拉,她是莱农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她嫉妒的、崇拜的及模仿的对象。莱农和莉拉家都很穷,莱农的妈妈是个瘸子,爸爸是看大门的门房,莱农家有四个孩子。莉拉家爸爸有一家小小的鞋铺,惨淡经营,仅仅能果腹,且她的爸爸性情暴虐。莱农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也是一个害羞胆小不自信的女生,在莉拉没出现之前,她是班级的第一名,受到班主任老师的宠爱,莉拉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局面,她不仅仅聪明,聪明是学东西学的快的那种,她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她可以自学,能够快速领悟,找到学习的方法,因此她能够轻而易举取代莱农,成为班里的第一名,于是莱农就有了嫉妒、崇拜并且想靠近莉拉的种种矛盾心理。

在她们的小学生涯,莉拉和莱农一起学习、竞争、玩耍、探险、抵抗其他孩子的攻击。我想,我们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玩伴,旗鼓相当,相互追赶,相互维护。转眼间就要毕业了,莉拉和莱农就要上初中了,在她们心中并不知道初中是什么,那不勒斯是那么贫穷、落后,就像在中国80年代的农村,对大部分父母来说,上学能认字就行了,读书是没用的,早早退学赚钱补贴家用才是正确的选择。莱农和莉拉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家庭那么贫穷,交学费都成问题。她们的班主任是一个有远见和爱人才的好老师,最终,班主任说服了莱农的父母,莱农继续读中学。而莉拉的父亲太暴躁独断,宁愿把坚持要读书的莉拉从二楼扔出去摔断胳膊也不答应她要读书的请求。

从此,这两个小伙伴的人生命运迥然不同。先说莱农,莱农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性格文静,努力学习,她自卑,她的自卑既是软肋又是铠甲,让她敏感内敛,也让她奋发向上一路向前,于是,她读完初中,继续读了高中,是班级的佼佼者,而且凭着她的优秀,她走出了那不勒斯,去了比萨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读大学,在大学里,她依然努力学习,她很容易满足。

大学改变了她很多,莉拉是有在乎的人的,就是莱农,莱农是她唯一在乎的一个人。

她虽然不上学了,但是她会暗地里和莱农较劲,比如莱农中学要学希腊文了,莉拉就会偷偷从图书馆借书学起来,莱农在学校学什么,莉拉知道了,总要先学起来,莉拉退学后,主要工作是在他爸爸的鞋铺帮忙,但是,她会偷偷学习。在莱农的眼里,莉拉就是天才,她学习很快,总能一学就会,她甚至可以帮莱农补习初中的希腊文。莉拉虽然不上学了,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她的学习不限于书本,她对异性的吸引力也更胜一筹,能够轻而易举的使喜欢莱农的男性喜欢自己。

莱农和莉拉的友谊持续了一生,当然这部书没有写尽她们的一生,这部书写到了她们的60多岁。莱农成为了一个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很多本书。莉拉的爱包裹的很严实,她把失去女儿的痛苦化作种种决绝的自我放逐和自我放弃。

我想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有些极端的,莱农本可以与教授幸福地生活下去,可她偏偏离婚;莉拉本可以利用她的天赋,让自己的生活平稳富足,但她一次次打破自己所拥有的,让生活支离破碎。我不赞同她们选择,但我的视角可能是上帝视角,身处其中,谁知道有没有可能比她们做的更差呢?这部小说的过人之处在于作者描述了两个人的一生,从6岁到60岁,这么长的时间跨度,读完仿佛看尽了她们的一生,看尽了那不勒斯城她们贫穷的父辈和儿时伙伴的卑微辛苦的一生。

莱农在小说里说:“庶民就是争抢食物和酒,就是为了上菜的先后次序、服务好坏而争吵,就是那面肮脏的地板——服务员正在上面走来走去,就是那些越来越粗俗的祝酒词。庶民就是我的母亲,她喝了酒,现在整个背都靠着我父亲的肩膀上。”莱农所做的努力都是在摆脱庶民的身份,而莉拉,因为身处那不勒斯,所做的一切决绝的放弃都是一种对庶民命运的自我抗争,在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的结尾,莉拉对莱农说:你要继续学习,因为你是我的天才女友。而莉拉,虽然一次次打破一次次放弃自己所拥有的金钱、物质,但她从来也没有放弃学习。莱农说:任何人都需要有一个天堂里的圣人的保佑和指点,才能不迷失于这个晦暗的世界。莉拉和莱农,她们一定都是彼此的天使吧。

故事的结局,莱农离开了那不勒斯,一个人生活,她依然写书。莉拉依然在那不勒斯,一个人游荡,放弃所有自己曾经拥有的。

读到最后,意犹未尽,唏嘘不已,有一种“断雁叫西风”的苍凉之感,愿莱农和莉拉的晚年平静、安详,愿莱农的三个女儿常来看她,愿莉拉能够自我和解,愿莱农能够多照顾莉拉。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本书:

第一,“那不勒斯四部曲”不是四本小说,而是一个整体。它通常被定义为关于女性命运的史诗,它的作者埃莱娜·费兰特也被称为继荷马和奥维德之后的史诗作者。

第二,四部曲讲述了女性友谊的规则和权力,两位女主人公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在互相帮助,而是互相洗劫,从对方身上窃取情感和知识,消耗对方的力量”。

第三,四部曲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欲望,让我们看到个体,尤其是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都要经历的变形,以及她们和外部世界之间构成的尖锐矛盾。

第四,四部曲还刻画了女性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以及女性与知识的关系。莉拉代表了一种无法被制度规训的智力和经验;而莱农代表了高度制度化、等级化的知识积累。

?

三个月间,零零散散却一刻不忘。通勤碎片、午餐碎片、睡前碎片,最终拼成了《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以及《失踪的孩子》的四个“全书完毕 100%”

漫长的时间线以至于情感深度融合,期间时而觉得自己便是其中一角,时而又觉是在俯瞰一切。这种不断契合又抽离,混淆又清醒的体验感,实在难以言喻、喜爱至极。所以大部头阅读在我心中一直是“拓展生命维度”的极佳方式。这三个月,我仿佛是那不勒斯的一部分。

从这跨越将近半个世纪的故事里出来,我才发现,除莉拉和莱农之外,整个四部曲里我对于索拉拉兄弟的关注最多,似乎可以说,这对莉拉眼中十恶不赦的兄弟,我其实并不讨厌,尤其是马尔切洛。

他们开着“菲亚特1100”,庸俗浮躁,但也是他们在马尔蒂里广场上捍卫朋友,冲动义气。那不勒斯01中马尔切洛耐心追求莉拉,而莉拉尽一切可能无视、拒绝、羞辱,那时候我其实一时间不太能理解莉拉对马尔切洛毫无余地的痛恨和排斥。现在觉得,或许是因为莉拉的锋利与爱憎分明,对于索拉拉兄弟,从一开始就没有改变偏见的余地。

那不勒斯04末,关于马尔切洛再次无意拉断莱农手链的这一段描写,加之最后索拉拉兄弟被枪杀,我的心更是揪了揪:

忽然有一天,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男孩给我送来了一个包裹,是蒙泰桑托的一家首饰店送来的。我并没有马上明白里面放的是什么,让我惊异的是,那个袋子上写着埃莱娜·格雷科收,里面是一个红色的盒子。我看了上面的纸条,才明白那是怎么回事儿。马尔切洛用费力的笔迹在纸上写了一句:“对不起”。后面是他的签名,写得很工整,像小学老师教给我们的字体。盒子里是我的手镯,打磨得锃亮,就像新的一样。

未多受教育的马尔切洛,端正工整地写着署名。其实马尔切洛与米凯莱,他们是有其血性但缺乏文化的暴力顶端,“坏”在表面,在后期是可以感受到他们自一套的绅士与界限,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坏人。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人物,都太立体多面又鲜活。

2019年10月15日,我听埃莱娜说完了这个故事,我会一直记得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