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阿根廷海军_二战前阿根廷陆军
1.核潜艇实战能力有多强
2.二战中一共有几艘战列舰(包括战列巡洋舰)
3.谁知道英阿马岛战争的经过
4.1982年马岛战争,拥有航母的阿根廷为何打不过日薄西山的英国呢?
5.马岛战争的启示是什么
6.谁能介绍下马岛战争?
1982年,阿根廷为了守护马岛主权和英国开战,最后参战的英国取得了胜利。
1982年4月3日,阿根廷占据了马岛,而后英国的收复之战也随之展开,从4月5日至5月9日,英军迅速集结四艘核潜艇、四十余艘战舰、三十余架三代战斗机、直升机等作战装备,在海陆军的协同配合下,先是重新占领南岛。
5月10日至5月30日,在英军成功破译阿军无线电密码以及在马岛上英藉居民的掩护下,佯装重兵炮击马岛西南海域的岸上登陆港口,随之灵活调用仅有阿军十分之一的陆军在东北方向成功登陆,随后沿公路线逐个攻占马岛东南城市,于肯特山等待南路英军。
6月1日至6月15日,阿军不断对英军采取空袭,但英军在马岛上的地面力量已经大大加强,随后英军对阿军展开了几乎用尽弹药的猛烈回击。15日阿军投降,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扩展资料:
1981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在面对严重的国内的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上,选择经由通过自认为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缓解国内危机。
1982年4月1日,阿根廷方面率先展开军事行动,攻占群岛的首府等地,英国驻马岛政府于4月4日宣布投降。在英国方面,这意味着分歧已经升级为军事冲突,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对阿根廷宣战,宣誓夺回群岛。
1982年4月中旬,英国皇家空军开始进驻位于大西洋中部的空军基地。4月下旬,马岛战争开始,经过74天激烈的马岛战争,15日阿军投降,至此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参考资料:
核潜艇实战能力有多强
打开世界地图,在南大西洋,靠近阿根廷东南沿海海区,人们可以找到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之为福兰克群岛的一群岛屿。这群岛屿人们习惯简称之为马岛。马岛除东部的索莱达岛和西部的大马尔维纳斯岛有大约2000人居住外,绝大部分地区荒无人烟,且地靠南极,气候严寒。但马岛的战略地位却毋庸置疑。西去400千米,是举世闻名的麦哲伦海峡,是由大西洋进入太平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通往南极的大门和前进基地。此外,马岛的大陆架还蕴藏有可观的石油资源。据称,其蕴藏量可能达20亿桶,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科威特”。
一、英阿马岛争端的由来
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已久。据历史记载,马岛被发现于16世纪,但何人何时发现,说法不一。阿认为,1520年,麦哲伦探险队的一名葡萄牙人戈梅斯最早发现了马岛。英国则认为是由英国航海家戴维斯于1592年8月14日驾驶“希望”号船首先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来到该岛时,发现了东西两个大岛之间的海峡,将其取名为“福克兰海峡”。此后,英国称该岛为“福克兰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上建立了居民点,将其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
1770年,西班牙占领了该岛,将其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独立,并宣布继承对马岛的主权,将马岛定为阿的第24个省。4年后,阿海军又将国旗插上了索莱达岛要塞顶峰,宣布对该岛拥有全部主权。
英国则以该岛为英国人最早发现为由,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西岛和东岛。为显示主权,英国人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及其他行政机构,向该岛移民,并挤走了岛上土著居民。此后,马岛便沦为英国殖民地。但阿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1958年,英阿两国关于马岛的争端被诉诸于合国,联合国先后4次通过决议,要求英阿两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由于双方均不愿从本国的立场上后退,这种谈判只能是谈谈停停,吵吵争争,成为马拉松式的谈判,英国也因此控制着该岛100多年。
1982年2月26日,英阿关于马岛的谈判又重新开始,但是这一次,阿根廷人显然已对谈判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他们已不指望能从谈判桌上得到什么,他们之所以愿意谈判只不过是故意放出来的烟幕。此时阿军方正在悄悄准备一项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他们决心要以牙还牙,用武力来收回对马的主权,于是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英阿马岛之战。
二、英阿马岛大战
1982年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乔治亚岛的利恩港,准备拆除一家鲸鱼加工厂的陈旧机器,遭到英驻军的刁难,绝大部分人被阻止上岸,部分阿人则冲破阻拦,登岛并在岛上竖起阿国旗。英国得知后,向阿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派出40名海军陆战队员前去“恢复秩序”。阿也不肯让步,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马岛主权之争。阿海军迅速派出两艘导弹护卫舰赶赴南乔治亚岛,将该岛的22名英军和13名英考察队员抓了起来,并再次升起阿军旗。英闻讯后,急调2艘军舰和1艘潜艇前往马岛。正当双方箭拔弩张的时候,却传来阿海军舰艇北驶乌拉圭海域要与乌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消息。
但到3月31日晚,阿海军却突然退出演习,掉头南下,全速驶往马岛,具体实施“罗萨里奥”计划。原来这是阿海军临战前的一次佯动。直到此时,英国人才惊呼“上当”?英首相撒切尔夫人火速通知国防、外交官员到首相官邸商讨对策。同时派遣在直布罗陀海峡值勤的一个舰队赴马岛增援。此外,撒切尔夫人还给美国总统里根写信,要求美制止阿占领马岛。但是此时,阿军方已箭在弦上,不能不发。
4月2日拂晓,阿军5000余人突然在马岛登陆。驻岛英军只抵抗几小时便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岛总督垂头丧气地带着英国文武官员登上阿军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军用飞机,先到乌拉圭,再改乘飞机回国。第二天,阿军又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岛上英军又宣布投降。阿政府向全国发表公报,宣布已收复马岛。阿举国群情激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与此相对照,英国朝野哗然。4月3日,英下院举行会议,讨论面临的严重局面,许多议员指责政府“出卖”马岛。有人甚至称“宁可失去5个北爱尔兰,也不愿失去一个福克兰?”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决定抽调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组成一支特混舰队赴马岛。至此,双方摆出一付进行海上决战的架式。阿方:海军拥有各型舰船34艘,主要作战舰艇18艘;空军作战飞机223架,能用于作战的154架;海军作战飞机49架;阿军守岛部队有1个海军陆战旅,3个步兵旅,共约15000人。英方:特遣舰队共有舰船111艘,其中作战舰艇44艘,辅助船只22艘,商船45艘,两栖运输船20艘,舰载“鹞”式飞机28架,空军“鹞”式飞机14架,海军陆战队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还有一些特种部队。值得指出的是,特混舰队还包括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及2艘核动力潜艇。英国防部称是“除两个超级大国以外最大的一支特混舰队”。而以购买西方廉价旧式军舰为主的阿海军与英舰相比,简直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有鉴于此,阿海军不得不收缩于本国的近岸海区。更糟糕的是,当“铁娘子”把全部赌注压在马岛上,宣称“福克兰已经成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时,阿总统加尔铁却承认“做梦也没有想到撒切尔夫人会为了一个荒芜的岛屿派遣如此庞大的特遣舰队,万里迢迢到南大西洋来”。最高统帅心态如此,部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可想而知,战争已一触即发,阿却还在认为英“不可能真打?”显然,战争一开始,就事实上决定了双方的结局。正在双方即将开战时,“公正的”美国人出来调停了。美国是北约的盟主国,美国人的“公正”程度有几何,只要不是弱智就能猜得出来。
从4月7日开始,美国国务卿黑格频繁穿梭于英、阿和美国首都进行调停,但双方都不愿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美国人偏向英国,阿自然心知肚明,对黑格提出的包括考虑马岛居民的“愿望”在内的所谓“七点”新建议,自然不能接受。因为马岛居民是英国人后裔,考虑居民的“愿望”,显然只能是对英国有利。阿不能不拒绝这种“新建议”,美国调解未果。4月29日,美以阿拒绝美建议为由,宣布放弃“中立”,转而支持英国,不仅对阿进行制裁,还让英军使用美阿森松岛上的空军基地和其他军事装备,向英国人提供情报,并让通信卫星成为英国通信中继站。获知这一切,阿总统痛心疾首,称对美国“感到很痛心,我要说,欺人太甚了”。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
4月26日,英国特混舰队首先攻下了南乔治亚岛,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锁部署。随即,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尼治时间4月30日11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在茫茫浓雾中到达马岛以东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经过空中加油,长途跋涉5000公里,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并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同时从英航母上起飞的飞机也对阿阵地进行猛烈攻击。5月2日下午,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目标。巡洋舰在45分钟后沉没,阿军官兵阵亡和失踪321人。次日,英国又在马岛北侧用“海鸥”式导弹击沉了阿军的“索布拉尔”号巡逻艇。面对接连的胜利,英国官兵开始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场噩梦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面对英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阿军发誓要报仇雪恨。加尔铁里把目光投向了从法国购得的5枚“飞鱼”导弹。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英国“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悠闲地游弋在马岛附近海域,这艘当时号称英国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大型军舰”服役刚刚7年,具有非常先进的雷达系统,阿根廷的飞机只要从其大陆起飞就逃不过它的眼睛。因此,舰上的英国官兵悠然自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聊天。此时,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搭载的“超军旗”战斗机利用地球曲线超低空飞行,在300公里以外,已经锁定“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的阿军“超级军旗”战斗轰炸机携带两枚“飞鱼”导弹悄悄起飞了。飞机在接近“谢菲尔德”号雷达警戒区时陡然下降到四五十米的高度,然后关闭机载雷达继续飞行。12时20分左右,“超级军旗”顺利进入到导弹的有效发射区,在距离“谢菲尔德”号32公里处,两枚“飞鱼”导弹带着阿根廷人复仇的怒火发射了出去。其中1枚“飞鱼”成功避过英军的防空系统后准确命中目标。爆炸引起大火,英舰官兵拼命抢救5个小时后,不得不弃舰逃生。就这样,造价高达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被造价才不过3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这给了骄傲自大的英军以沉重打击。5月12日,阿空军12架“天鹰”战斗机分三批重创英护卫舰“大刀”号和“华美”号。
5月21日晨,英军开始登陆马岛,并建立登陆场。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呼啸而来,对英舰进行攻击,击落英机5架,击中英舰8艘,其中1艘护卫舰被击沉。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国庆节,阿军向英军发起了大规模空袭行动。这天,两架携带“飞鱼”导弹的“超级军旗”战机从阿根廷大陆起飞,向游弋在马岛东北海面100多海里的英国航空母舰飞去,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炸毁英军的航母。接近预定目标区域后,阿军飞行员发现飞机雷达的荧屏上出现了一个大的脉冲亮点,他判定这就是英军的航空母舰。于是,阿军飞行员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两枚“飞鱼”导弹同时向敌舰飞去,其中一枚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英舰出现了浓烈的火焰,不长时间之后,就慢慢地沉入了海底。事后阿军才知道,他们炸沉的这艘英舰并不是英国的航空母舰,而是一艘名为“大西洋运送者”号的运输舰,其体积同航空母舰大小相仿。尽管如此,英军也遭受了重创,仅有的4架“支奴干”大载重量直升机中的3架、1个中队的“威赛克斯”支援直升机、大量的补给物资和设备也被炸沉,英6架“鹞”式战斗机也葬身海底。阿机又击沉英驱逐舰“考文垂”号。
受到接连打击之后,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飞鱼”导弹的厉害。伍德沃德下令将所有舰船撤到离马岛和阿根廷海岸较远的地方,以避免遭受新的攻击。马岛战争开始的时候,阿根廷除了已经拥有的5枚“飞鱼”导弹外,还向法国订购了另外9枚。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法国总统密特朗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令不再向阿根廷出售“飞鱼”导弹。此举使阿根廷政府感到十分紧张,被迫寻求从其他国家间接获得“飞鱼”导弹。通过情报部门,阿根廷获悉秘鲁向法国订购的8枚“飞鱼”导弹即将到货。于是,阿根廷政府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希望从秘鲁高价购得这些导弹。法国政府闻讯后,故意寻找各种借口拖延交货时间,直到战争结束才把导弹送交秘鲁政府手中,使得阿根廷从第三国购买“飞鱼”导弹的计划流产。没有“飞鱼”导弹,阿根廷就没有了同英国对抗的资本,形势发生逆转。
为彻底击垮阿军,英军从5月27日起开始实施登岛作战。5月29日,英军攻占了非常重要的达尔文港,毙伤阿军250人,俘获1400人,并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此后的几天中,阿军节节败退。6月8日,为了挽救守岛的部队,加尔铁里孤注一掷,下令集中尚存的空中力量对英军展开大规模空袭,结果打死英军180多人,阿机再呈神勇击沉了包括英国的“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在内的3艘大型登陆舰,并重创“普利茅斯”护卫舰。虽然阿空军表现出色,但陆军表现却有负阿国人,未能很好地实施配合作战。
英军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仍决心夺取马岛。马岛由西岛和东岛组成,中间有一条2?6~8海里宽的海峡,西岛防御较弱,东岛防御较强。就在当晚,3000名英军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登上马岛,使岛上的英军增加到了8000人,而且拥有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英军开始发起总攻,并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马岛首府阿根廷港15公里的哈里特山和朗顿山。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英军从东西岛间的结合部突破,避开正面,尔后再向东推进,分进合击,夺占全岛。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14日。阿陆军孤军奋战,损失惨重。阿统帅部见大势已去,电告马岛守军“在不损害武装部队荣誉和国内政策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行动。至14日中午,英军已经推进到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陆军司令在英方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停火协议上签字时,尽管勾掉了“无条件”三个字,然而这一天对阿军来说,不能不是一个耻辱的日子。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终于结束。
马岛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它留给后人的警示却不断延续。在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中,尽管英国伤亡1000余人的代价,耗资27亿美元巨额花费换来了名义上的胜利,但除了挽回了一点面子外,似乎再也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名义上的失败也没有使阿根廷人放弃争夺马岛主权的斗争,他们在战后把每年的6月10日定为“马岛主权日”。有西方媒体评论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只有输家的战争。”就连英国著名记者汉拉恩也感慨地说:“经过一段漫长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征途,我们才到达那儿。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姑且不说这些代价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丝毫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战争并没有平息两个国家对马岛主权的争执,相反,战争使两个国家的距离更远,仇恨更深了。”
二战中一共有几艘战列舰(包括战列巡洋舰)
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在归属问题上,阿根廷、英国一直争论不休,1981年两国进行了多轮谈判未果。在战争爆发前,马岛一直被英国实际控制,这片岛屿的总人口仅约1200名,羊群约60万头。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向马岛发动两栖攻击,岛上为数不多的英国陆战队员几乎没有抵抗,阿根廷迅速占领马岛,次日南乔治亚岛也被阿根廷控制。
马岛被占领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上下一片哗然,虽然当时大英帝国正处于衰退期,但英国首相是有“铁娘子”称号的撒切尔夫人。她力排众议,向远隔万里的马岛派出由两艘航母“竞技神”号和“无敌”号组成庞大的英国特遣舰队。
这支庞大的特混舰队中,除了航母、驱逐舰、护卫舰等大型水面舰艇外,另有斯巴达人”号、“辉煌”号和“征服者”号三艘核动力潜艇参战。
1982年5月2日下午3时57分,英国皇家海军“征服者号”核潜艇,发现了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随即发射了两枚800磅弹头的“Mk 8 mod 4”鱼雷。一枚鱼雷击中船头附近,无伤亡,另一枚则击中船身后半部,造成大爆炸,损坏了船上的电力设备, ?大量海水从鱼雷造成的缺口涌入船内,由于电力中断,无法把水抽走,船只开始下沉。大约有300名阿根廷海军官兵在此次袭击中丧生,几乎相当于阿根廷在这场战争中伤亡总人数的一半。
"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是1938年下水的经历过二战的原美军退役的二手舰。标准排水量9,575吨,满载排水量12,242吨,长185米,宽18.9米,舰员配置1138人,15门152毫米主炮,8门127毫米高射炮,40毫米及20毫米高射机关炮,2台英制“海猫”舰对空导弹系统(1968年加置),2架直升机。
一艘万吨级的大舰被两枚潜艇发射的鱼雷就轻松击沉,而且在被攻击前,"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丝毫也没有发现潜默在大海里的潜艇,可见潜艇在海战中地位。
自"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被击沉后,整个阿根廷海军水面舰艇全部龟缩在港内不敢出战,他们非常清楚,港外的海域里就潜伏着英军的核潜艇,此时的阿海军又没有足够的反潜能力,无法清除开战海域的英军核潜艇,直至整个英、阿马岛战争结束,阿海军的水面舰艇都没有敢出海作战。
战争以阿根廷战败结束,这次战败的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但与阿海军未敢出战也是息息相关。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潜艇部队,对任何国家的国防建设有多么重要,从这场战争就能看出来。核潜艇被称为“大洋黑洞”,一点都不为过。
谁知道英阿马岛战争的经过
以下均为服役的。计划舰,改装成航母的与未完工不算。
美国:怀俄明级:阿肯色。纽约级:纽约,德克萨斯。内华达级:内华达,俄克拉荷马。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密西西比,犹他。田纳西级:田纳西,加利福尼亚。北卡罗来纳级:北卡罗莱纳,华盛顿。南达科他级:南达科他,印第安纳,马萨诸塞,阿拉巴马。衣阿华级:衣阿华,新泽西,密苏里,威斯康星,共22艘BB。(注:怀俄明是训练舰,阿拉斯加级两艘分类不明算上就24艘BB/BC)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伊丽莎白女王,厌战,巴勒姆,勇士,马来亚。R级:复仇,君权,皇家橡树,决心,拉米雷斯。纳尔逊级:纳尔逊,罗德尼。英王乔治五世级:英王乔治五世,威尔士亲王,约克公爵,安森,豪,共18艘战列舰;声望级:声望,反击。海军上将级:胡德共3艘战列巡洋舰,共21艘BB/BC。(注:铁公爵是训练舰,前卫算战后的,君权后来借给苏联叫阿尔汉格尔斯克号)
日本:金刚级:金刚,比睿,榛名,雾岛。扶桑级:扶桑,山城伊势级:伊势,日向。长门级:长门,陆奥。大和级:大和,武藏,共12艘。(注:金刚级四艘舰原为战列巡洋舰,改造后为高速战列舰)
法国:布列塔尼级:布列塔尼,洛林,普罗旺斯。黎塞留级:黎塞留,让-巴尔,共5艘战列舰,敦刻尔克级:敦刻尔克,斯特拉斯堡两艘BC,共7艘BB/BC。(注,让巴尔战后才建造完毕)
意大利:加富尔级:加富尔伯爵,朱利奥-凯撒。安德烈亚级:安德烈亚-多利亚,卡约-杜伊里奥。维内托级:维托里奥-维内托,利托里奥(意大利),罗马。共7艘BB。
德国:三个前无畏:西里西亚,汉诺威,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俾斯麦级:俾斯麦,提尔皮茨两艘新锐战列舰,沙恩霍斯特级: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两战巡。德意志级:德意志(吕佐夫),舍尔海军上将,海军上将斯佩伯爵3个袖珍战列舰,共7艘。
苏联:甘古特级:甘古特(十月革命),塞瓦斯托波尔(巴黎公社),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马拉),波尔塔瓦(伏龙芝)。R级:阿尔汉格尔斯克(君权)共5艘BB。(注:阿尔汉格尔斯克号为英国借的君权号)
西班牙有三艘西班牙级战列舰:西班牙,阿方索十三世,海美一世。不过在内战时就沉了(没活到二战)。
南美ABC三国战列舰历史上基本是酱油角色,也都是20世纪初建造的老战舰了
巴西两艘战列:米纳斯吉拉斯,圣保罗
阿根廷两战列:里瓦达维亚,莫雷诺
智利一个战列舰:拉托雷
土耳其从一战继承的:戈本号战巡
北欧的几国还有岸防战列舰像挪威级,瑞典级,已经不能算真正的战列舰了。
1982年马岛战争,拥有航母的阿根廷为何打不过日薄西山的英国呢?
英阿马岛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距阿根廷500多千米,距英国约13000千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就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存在较大争议,终于在1982年爆发了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1982年2月26日英阿在纽约谈判后,双方关系开始恶化。阿根廷政府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于是4月2日和3日,由400多人组成的陆、海、空三军突击队先后在斯坦利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英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派出包括“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在内的特混舰队,不远万里,奔赴南大西洋,决心再夺回马岛。
虽然阿根廷的国土面积是英国的11.4倍(英国人口是阿根廷的1.7倍),但英国是曾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是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阿根廷在16世纪中叶就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直到1816年才独立,但其经济一直受到英国和美国的控制,是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英国都是强国,而阿根廷是个弱国。当阿根廷派兵攻占马岛时,英国上下十分震惊,但震惊之余,英国政府于4月3日迅速作出了派遣特混舰队以武力收回马岛的决定,英国海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投入战争。
对于技术密集的海军舰艇部队,特别是像航空母舰这样集舰船技术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兵力,没有10天左右的备战备航时间,通常是难以从和平状态转入战争状态的,而4月5日,“无敌”号航母编队和“竞技神”号航母编队匆忙完成必须的准备工作后,便分别于10时和11时从朴茨茅斯港启航了。当这两个航母编队通过英吉利海峡时,直升机还不断的向舰上运送各种作战物资和补给品。当驶入大西洋后,航母编队便开始了不间断的演练,以加强战斗准备。4月17日航经阿森松岛时,停留两天进行休整和补给,4月20日,当特混舰队进入阿根廷飞机的作战半径范围时,所有舰艇都保持高度戒备状态,两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始终保持有1架“海鹞”战斗机,随时准备紧急起飞。4月23日,特混舰队平安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并在25日占领了该岛。次日,1架“大山猫”直升机击沉了阿军的“圣菲”号潜艇。
5月1日,英军开始了对马岛的进攻。第一次攻击由1架空军“火神”轰炸机从阿森松岛起飞,经三次空中加油,于凌晨4点空袭了马岛上的斯坦利机场。第二次攻击则由“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上的“海鹞”战斗机于8时20分对斯坦利港和机场再次空袭。针对英军的袭击,阿海军派出“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和“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等主力舰只组成3个特混大队,迎击英国舰队。17时,阿根廷2架“短剑”式战斗机对英国特混舰队发起攻击,其中1架被英军的“海鹞”战斗机用“响尾蛇”导弹击落。晚上,阿根廷2架“堪培拉”轰炸机再次对特混舰队发起攻击,被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海鹞”战斗机击落1架,击伤1架,英国特混舰队中的“迅速”号护卫舰受到轻微损伤。5月2日,英国海军“征服者”号核潜艇用老式的Mk-8型触发鱼雷击沉了阿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从此,“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和其他主力舰只再也不敢出港作战了。
5月4日,1架低空飞行阿军法制“超级军旗”战斗机在距英国特混舰队80公里处发现了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和“普茨茅斯”号护卫舰,并在距英舰约30公里处发射了2枚AM-39型“飞鱼”反舰导弹。而此时,“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正承担着特混舰队与伦敦的中转卫星通讯信号任务,雷达停止工作,当“飞鱼”导弹击中该舰还有6秒钟时,该舰完成卫星通讯任务开启雷达并发现目标,但为时已晚,控制中心还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飞掠而来的导弹便击中该舰左舷中部,导弹穿舷而过,钻进甲板下的控制中心爆炸,在水线以上1.8米处炸开一个大洞。爆炸使军舰的动力、照明、消防系统全部瘫痪,引燃了密集的电线和通讯电缆的塑胶外皮,舰中毒烟弥漫。4小时后,舰长下令弃舰。而“普利茅斯”号护卫舰及时发现了来袭的导弹,避免了被炸。5月10日,“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在拖航途中沉没。
英国人早在组建特混舰队之初,已意识到仅靠两艘航空母舰提供的舰载机是无法满足马岛作战需要的,因此在4月12日征用了“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向特混舰队运送“海鹞”战斗机及其配件。之后,英国又征用了“大西洋堤道”号集装箱船,以运送新组建的“海王”直升机中队。5月7日英军将14架空军“鹞”战斗机和6架“海鹞”战斗机经多次空中加油,从英国本土飞行了9个小时,抵达阿森松岛,然后被运到特混舰队,因而英军航空兵在5月中旬有了成倍的增加。
5月20日,联合国的和平调解宣告失败,英国特混舰队当晚下达了登陆作战的命令。英军成功的迷惑了阿军,21日拂晓前2小时,约2500名士兵顺利的在圣卡洛斯港登陆。英军登陆后,阿根廷空军加紧了对特混舰队和登岛部队的攻击,在圣卡洛斯湾掩护登陆作战的5艘护卫舰遭到阿根廷空军“幻影”战斗机和“天鹰”攻击机的轰炸和扫射,其中“热心”号护卫舰被击沉,另有一艘被重创。23日,英海军的“羚羊”号护卫舰在阿空军的攻击下沉没。
5月25日是阿根廷国家独立纪念日,阿根廷几乎所有的前线作战飞机都投入了战斗,令英军难以应付。“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首先落难,被“天鹰”攻击机投下的4颗一千磅航弹命中,当即沉没。“大刀”号导弹护卫舰也遭到严重损伤。而在另一方向,“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遭到1枚“飞鱼”导弹的攻击,中弹起火,舰上存放着十余架直升机和大批飞机零配件、补给品均未卸载。经过23天的岛上争夺战,阿根廷在岛上的守军已无法抗争下去,只得在6月14日向英军投降。
马岛战争从4月2日至6月14日持续了74天,英国共损失30艘舰艇,20架飞机,伤亡500余人;阿根廷损失10艘舰艇,90架飞机,伤亡1000余人。最终以阿军被迫投降和英军重新夺回马岛而告终。
马岛战争的启示是什么
在1982年的《晓年鉴》中,高晓松讲到了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马岛战争。
这场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卡兰群岛”)展开的海陆空联合作战,对参战两国来说意义非凡,尤其是使得战胜国英国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威望大增,并一举助力其所在的保守党赢得了83年的普选。
1
收复马岛
只为转移阿根廷国内危机
在马岛战争爆发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阿根廷都由军政府独裁统治。1981年,阿根廷国内矛盾重重:通货膨胀率高达60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达11.4%,薪资增长却只有19.2%,工人大规模罢工。
面对国内群众对政府的怨声载道,时任军政府最高统治者的加尔铁里“灵机一动”,决定要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英国的殖民地,但离英国有13000公里。同时,它距离阿根廷只有500公里,被阿根廷认为是自己的固有领土。
消息一出,阿根廷国内的舆论风向瞬间改变了。群众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士兵们纷纷报名,要收复自家门口的马岛。原本的独裁将军加尔铁里成了深明大义的***, 甚至被誉为“全民族的光荣与骄傲”。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成千上万人聚集在广场上,表达对总统加尔铁里的支持。
由于英国距离马岛太远,二战之后又元气大伤,因此对马岛的管辖也比较松散。于是,阿根廷出动航母舰载机、巡洋舰等猛攻马岛,很快便在1982年占领了只有200多名英兵驻守的马岛。
加尔铁里认定英国不会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和阿根廷争马岛,再加上阿根廷已经拥有航母,武器装备发达,自己的胜利似乎已近在咫尺。
2
日薄西山?
英国铁血宣战!
可惜,加尔铁里料错了。
1982年,英国时任首相是撒切尔夫人。这位行事果断、毫不退让的“铁娘子”,在得知福卡兰群岛被占领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宣布战斗,并迅速派遣了一支特混舰队远征南半球。
马岛战争开始了。
由于“二战”后的英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这次的铁血宣战使得英国士气大增,全都斗志昂扬地想要收回福卡兰群岛。甚至连伊丽莎白女王的次子安德鲁王子也加入了这场战役。他作为无敌号航空母舰上“海王”直升机的一名驾驶员,负责巡逻、协助疏散、运送、搜救等行动。
尽管整体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英国毕竟是从各种大风大浪中挺过来的,拥有完备的军工业,作战经验丰富。
在马岛战争中,英国出动了仅有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和刚服役不久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还组织了皇家空军、皇家海军、陆军等奔赴战场,与此同时,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商船等也都迅速形成了完善的后勤体系。
相比之下,阿根廷只有空军比较能打,海军和陆军简直不堪一击。英军的核潜艇击沉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后,阿根廷的航母居然始终固守在港内没有出战。
而更可怕的是,阿根廷陆军中有不少新兵,意志力很不坚定,面对英军着陆后的进攻,竟有1万多人主动投降。
3
欧洲大国夹击下的阿根廷
尽管同大动干戈的英军相比,阿根廷算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但可惜的是,英国毕竟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联邦的领袖,还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与美国、法国同属于北约阵营。
因此,除去阿根廷本身和英国的对战,马岛战争发展到最后,已经演变成了一场阿根廷与英美法等发达国家的对阵。也就是,阿根廷面对的是欧洲大国的夹击。
加尔铁里由于自身反共的政策主张和美国交好,因此,占领马岛前他认为,美国即便不会帮助自己,也会保持中立。但他再次料想错了。当英国宣战后,美方便开始调用卫星,向英国传达他们探测出的情报。
同时,由于阿根廷本身并未建成完备的工业体系,作战使用的“超军旗”攻击机、“飞鱼”导弹等武器装备大多以进口为主。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使用只有几百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价值16亿美元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
但由于飞鱼导弹的储备数量不够,等到阿根廷再次向法国制造方订购时,法国在英方的施压下无情地拒绝了阿根廷,甚至还向英国提供了武器参数。
种种原因凑在一起,造成了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的惨败。
加尔铁里缺乏对国际局势的认真思考,仅出于转移国内矛盾的目的便占领了马岛,从而引发了马岛战争。同时,在拥有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打输了马岛战争,阿根廷的种种表现都算得上是极佳的反面军事教材。
马岛战争也让世界其他国家开始对自身的军事发展和国际处境进行反思,算得上影响深远。
谁能介绍下马岛战争?
1982年在国内经济危机逐渐加深的背景下,阿根廷 决定 通过占领马岛等 军事 行动来缓解国内危机,但最终被英国打败。那么这场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马岛战争的启示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马岛战争的启示
马岛战争中英国胜利是因为有丰富的作战 经验 ,同时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武器装备。阿根廷虽然采取先发制人作战策略,但武器方面还要依靠法国,最终导致战败。英国有强大的作战体系,打仗快准狠,而法国有可以摧毁大型舰艇的飞鱼反舰导弹。出于英法传统的同盟关系,马岛战争开始后法国拒绝向阿根廷提供武器。马岛战争的启示在于此战告诉世人国家富强是国家安全的前提,国家实力决定 国际 地位。
整个马岛战争阿根廷一共只有5枚飞鱼导弹,全部打出去之后,英国军队再无忌惮。英国占领马岛后,划出200海里的禁航区 、禁飞区。阿根廷的巡洋舰在200海里徘徊,英国先发制人用鱼雷击沉了舰艇,以至于阿根廷海军后来没有丝毫还手之力。战争是残酷的,阿根廷战败因为法国的倒戈也因为英阿两国实力悬殊。马岛战争的启示还包括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是主权完整的前提,海洋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有争议可以谈判,谈判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通过战争解决。马岛战争投入的新技术让各国感到威胁,新技术也影响了以后各国的作战模式。
战争的教训是惨痛的,马岛战争的启示还包括,没有强大的武器装备不能赶走入侵者,不通过战争很难拿回被占领土,只有弱势的一方才会想着用谈判解决问题,被占领土久拖不解决,非但不会带来和平反而会成为和平最大的绊脚石。随着时间流逝,被占领土将是侵略者的合法财产,只有强者才能拥有争议领土的主权。
马岛战争中中苏美分别是什么立场
1982年的4月到6月,爆发过一场阿根廷和英国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而进行的战役,此战又被称为马岛战争。当时世界各国都对此战给予了高度关注,那么在马岛战争中中苏美分别是什么立场?马岛战争中中苏美分别是什么立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马岛战争中中苏美分别是什么立场,各自立场对最终战局又产生了什么作用呢?
从1972年中阿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平稳友好发展。阿根廷将交战地点称为马岛,英国则一直称之为福克兰群岛,而中国在大多情况下也将英阿两国的此次战争称为马岛战争,说明中国在根本上是支持马岛主权属于阿根廷的。在阿根廷攻占马岛的第四天,阿根廷就与苏联签署了核协议、贸易及渔业协议等,通过向苏联提供浓缩铀、允许其在马岛附近开展渔业等 措施 ,换取苏联的情报支援。其后在苏联侦察卫星的帮助下,阿根廷的空军攻击机用导弹 成功 击沉了英国最先进的战舰。
在阿根廷刚与英国开战时,美国联合其他西方国家立刻提议对阿根廷进行制裁,并禁止所有国家向其出售武器,而后因阿根廷与苏联联系密切而公开支持英国。为了使北约国家不被长期牵制在大西洋,不仅向英国提供大量的军火援助,还将98%的阿根廷作战情报转交给英国。正是在各国对此战采取的不同策略辅助下,最终造成此战结局是阿根廷投降、英国取胜。
马岛战争阿根廷为何战败
马岛战争是1982年4月2日,英国与阿根廷为了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共历时74天,英国以阵亡258人,775人负伤的代价赢得了胜利。阿根廷有649人阵亡,受伤者1068人。战争结束后,战败的阿根廷军政府在民众的反政府运动中倒台。那么马岛战争阿根廷为何战败呢?这场战争对于两国又有何影响呢?
作为一场二战后规模最大的岛屿争夺战,战争伊始的主动权实际上是掌握在阿根廷一方的。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俘虏了守岛英军,一度占有巨大的优势。那马岛战争阿根廷为何战败了呢?在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英国快速成立战时内阁,调集军力准备夺回马岛。英国距离马岛13000公里,而阿根廷距离马岛只有500公里,英军远道而来,投入的兵力也少于阿根廷,然而战争的结局却是英国胜利,马岛战争阿根廷为何战败呢?
战争爆发后,英军迅速封锁马岛海域,空袭阿根廷舰艇,切断其海上补给,逐步夺得制海与制空权,并取得了美国与北约的支持,最终赢得胜利。而阿根廷一方误判战略形势,国内国防工业体系薄弱,军队思想不统一,过高的估计了本国的军事实力,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败于英国。英国取得了马岛胜利,国内民众的爱国热情再次高涨,政府权威得到提高,保守党也因此赢得了第二年的普选。反观阿根廷,战败后再次爆发了反政府运动,导致当时的军政府不得不黯然下台。
猜你喜欢:
1. 英阿马岛战争简介
2. 马岛战争时苏联的态度是什么
3.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4. 海湾战争简介
5. 中东战乱不断的原因有哪些
马岛战争
1 9 8 2 年4 月2 日到6 月1 4 日,历时7 4 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文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 7 °4 0 ’,西到西经6 2 °,南到南纬5 3 °,北到南纬5 2 °1 5 ’之间的海面上。该群岛由3 4 6 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 5 8 0 0 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个岛屿,主要有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本文简称东岛),大马尔维纳斯岛(即西福克兰岛,本文简称西岛),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附属岛屿,(本文简称南岛),位于马岛东南7 1 6 海里,西经3 9 °南纬5 3 °的海面上,面积3 7 0 0 平方公里,居民随季节变化时多时少,最多达5 0 0 人,首府为格里特维肯港。
马岛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 5 0 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 7 6 海里,距英国本土7 0 0 0 海里。属寒带气候,岛上多沼泽,生物资源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加上八十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说起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漫长而复杂。1 5 9 2 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发现该岛,但阿根廷则认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于1 5 2 0 年发现的。
1 6 9 0 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十八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1 7 6 4 年法国人在东岛建立定居点,1 7 6 5 年英国人在西岛建立定居点。
1 7 6 6 年,西班牙以2 5 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 7 7 0 年,西班牙又出兵占领西岛。
1 8 1 6 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
1 8 3 2 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
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
1 9 8 2 年2 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 9 8 2 年3 月1 9 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 9 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出于爱国热情,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立即提出强烈抗议。3 月2 4 日,英国原驻马岛的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 4 0 名士兵,前往南岛实施威慑。
3 月2 6 日,阿根廷总统阿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2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1 艘坦克登陆舰,1 艘潜艇,1 艘破冰船,1 艘补给船搭载2 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 0 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 艘护卫舰,1 艘供应舰搭载2 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 0 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 艘航母,4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1 艘油船组成第2 0 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 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4 月1 0 日,第4 0 两栖编队驶抵马岛。午夜时分,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次日凌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军七架C —1 3 0 运输机运来3 0 0 0 多后援部队,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 0 0 0 人。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 8 1 名官兵投降,阿军占领马岛,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
4 月3 日,阿军第6 0 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 3 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 人,损失2 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随即向马岛进行紧急运输,运送大量的援军和物资。
同一天,英国国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全票赞成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此人时年四十九岁,毕业于海军学院,担任过潜艇艇长、驱逐舰舰长、国防部海军作战计划处处长,机敏果断,有“海狼”之称。
4 月5 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共有3 7 艘战舰,2 0 架“鹞”式战斗机,5 8 架各型直升机,3 5 0 0 名海军陆战队。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正在大西洋的4 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 月4 日议会签发的法令,征租5 8 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特别是“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 4 0 名学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院船。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此外,4 月2 6 日,由2 3 艘军舰、2 0 架飞机、2 0 0 0 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 月1 2 日,由1 8 艘军舰和3 0 0 0 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4 月7 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 0 0 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
4 月1 2 日,英军的核潜艇最先到达马岛海区,开始执行进行封锁。
4 月1 5 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猎迷”巡逻机,开始对马岛海域进行空中巡逻。
4 月1 7 日,英军舰队到达阿森松岛,休整一天,并补充物资,进行实弹射击,校正了枪炮。同时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争议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使美国、欧共体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的军火贸易,实行对阿的军火禁运,向英国则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 月1 9 日,特混舰队从阿森松岛启程,前往马岛。
4 月2 0 日,由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 A S )和海军特别舟艇中队(简称S B S )的特种部队的成员组成联合侦察分队在南岛机降。但南岛上暴风骤雨的恶劣天气使英军损失2 架直升机,侦察分队无法开展活动,只好无功而返。
4 月2 2 日,十四名S B S 队员先从C —1 3 0 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
4 月2 4 日,由2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组成的先遣队驶抵南岛海域。
4 月2 5 日,南岛上的S B S 队员引导第4 2 陆战突击营机降在岛上,晚六时,英军占领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同一天在马岛海域巡逻的英军“山猫”直升机发现了以水面状态航行的阿军“圣菲”号潜艇,马上进行攻击,发射A S —1 2 空舰导弹,并投下深水炸弹,“圣菲”号遭到重创,只好抢滩搁浅,6 5 名艇员弃艇逃生,被英军俘虏,“圣菲”号后在拖带中沉没。
4 月2 6 日,英军俘虏了阿军在南岛的守岛部队1 5 6 人,英方无一伤亡,重占南岛。使英军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
4 月2 8 日,英军舰队到达马岛,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威治时间4 月3 0 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 0 0 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禁。
4 月3 0 日,英军舰队完成对马岛海空封锁的部署。“征服者”号核潜艇发现阿军1 艘巡洋舰和2 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一面报告指挥部,一面进行跟踪。
5 月1 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5 月2 日,经战时内阁批准,“征服者”号潜艇在2 0 0 海里禁区外3 6 海里处,在1 4 0 0 码距离上,向跟踪三天的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三枚M K —8 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 2 1 人阵亡或失踪。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再未出战。
5 月3 日,英军的“山猫”直升机在马岛以北海区,用A S —1 2 “海上大鸥”空舰导弹击沉、击伤阿军巡逻艇各1 艘。
5 月4 日,阿军“海王星”侦察机发现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便召唤2 架“超级军旗”攻击机前去攻击,“超级军旗”采取距海面5 0 米高度超低空飞行以躲避英军的雷达,在距英舰4 6 公里处突然升到1 5 0 米仅用3 0 秒打开雷达锁定英舰发射2 枚A M —3 9 “飞鱼”导弹,然后急转弯同时下降到3 0 米返航。英军发现导弹来袭,舰长只来得及大叫一声:“隐蔽!”就被一枚导弹击中,随即燃起大火,尽管舰上的损管人员竭力扑救达五小时,仍无法控制火势,舰长只得下令弃舰,英军伤亡失踪7 8 人。六天后,“谢菲尔德”号在拖回英国途中沉没。这艘排水量3 2 0 0 吨,造价达2 亿美元的英国最先进的军舰被击沉,对英军的打击极大,英军吸取教训,采取各种措施防范阿军的导弹攻击。
5月6 日,英军十六名S A S 队员先搭乘潜艇再换乘橡皮舟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空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8 架“超级军旗”,而阿军总共才不过1 4 架。
5 月7 日,英国又宣布将禁区扩大到距阿根廷海岸十二海里。
5 月9 日,英军“鹞”式战斗机击沉阿军的“一角鲸”号补给舰。
5 月1 0 日,英军“活泼”护卫舰击沉阿根廷“洛斯埃斯塔多斯”号补给舰。
英军在此期间破译阿军密码,全面掌握阿军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并综合“S A S ”、“S B S ”的战场侦察确定马岛的东岛北侧圣卡洛斯湾为登陆地点。但是,在福克兰海峡北口的佩布尔岛上的机场,雷达站构成严重威胁,为扫清障碍又不暴露登陆企图。英军决定派突击队消灭佩布尔岛的目标,但不作占领。
5 月1 1 日夜间,八名“S A S ”,“S B S ”队员摸上佩布尔岛进行侦察。
5 月1 4 日夜间,五十名突击队员乘三架直升机在八名先遣队员引导下机降于岛上,炸毁阿军6 架“普卡拉”攻击机,4 架“T - 3 4 ”教练攻击机,1 架运输机。队员中的炮兵观察组指引“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1 1 5 m m 主炮猛轰岛上的目标,1 座军火库,6 座雷达站均被炸毁。英军在烈火中乘直升机安然返回,以轻伤2 人的代价取得全胜,扫清了登陆的障碍。
考虑到阿军在马岛的兵力达1 4 0 0 0 人,而英军首批登陆部队至多才1 0 0 0 人,如何以少胜多,只有出奇制胜。为此伍德沃德煞费苦心,大摆迷魂阵。
由“S A S ” “S B S ”派遣的突击分队很早便潜伏上岛,在岛上英籍居民的掩护下,一面摸清阿军的布防,一面积极活动,四处袭扰,唯独对阿军的指挥部没有袭击,主要原因就在于英军破译了密码,阿军的指挥部成了英军情报来源的重要途径。
5 月1 9 日,英军四支侦察小分队登陆。
5 月2 0 日,英军舰队在马岛西南海域游弋,并派出驱逐舰炮击岸上目标。还在达尔文港和福克斯湾实施了佯动登陆。将阿军的注意力全吸引到斯坦利港方向。英军的突击编队两天前由南岛进到马岛东北约2 0 0 海里海域集结,于登陆前一天的下午,利用不良天气和夜幕掩护向登陆地区机动,在范宁角附近展开。
5 月2 1 日凌晨三时,S A S 突击队作为第一梯队在范宁角登陆,在先期登陆的侦察分队协助下,消灭了阿军约5 0 人的守卫部队。三时三十分,英军开始舰炮火力准备。三时四十分,英军2 艘两栖攻击舰,4 艘登陆舰,在圣卡洛斯实施多点立体登陆,未遇抵抗便顺利上岸。英军抓住阿军夜战能力差的弱点,争分夺秒抢运人员、物资,在四小时里上岸2 5 0 0 人,3 2 0 0 0 吨物资。并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准备迎击阿军的反扑。果然,天刚亮,阿军便出动1 6 架“普卡拉”攻击机,1 4 架“幻影”战斗机,猛烈空袭英军舰队和登陆滩头。阿军飞行员受过美、法、以等国教官的严格训练,技术高,作风猛,战斗力很强。面对英军高炮、导弹和“鹞”式战斗机组成的防空体系,毫不畏惧,击沉“热心”号护卫舰,击伤驱逐舰1 艘,护卫舰2 艘,辅助舰1 艘。阿军也付出被击落1 4 架飞机的代价。英军顶住了阿军的反击,控制了2 0 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还铺设了可供“鹞”式和直升机起降的钢板简易机场,进一步巩固了登陆滩头。
5 月2 2 日,阿军令人费解地按兵不动,给了英军喘息之机,英军乘机补充物资,调整部署,并展开了一个“吹管”防空导弹连,组织了完善的防空火力配系。
5 月2 3 日,阿军出动近百架次飞机,继续发动猛烈空袭,击沉了“羚羊”号护卫舰。
5 月2 5 日,正是阿根廷国庆,阿空军倾全力出击,全天出动约2 0 0 架次,取得击沉“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击伤1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的辉煌战绩。英军不幸中的大幸是“大西洋运送者”号上运送的1 6 架“鹞”式战斗机和1 架“支努干”重型直升机在被击沉前就飞到了岸上机场。三天来,阿空军英勇战斗,给予英军沉重打击,但一来飞机性能不及英军,二来又得不到海陆军的有力支援,三来由于阿根廷一百多年来没有战争,战备较差,投下的炸弹有4 0 % 没有爆炸,所以无法阻止英军的登陆。而自身损失也高达31架飞机。三天里,英军上岸部队已达5 0 0 0 人,滩头阵地扩大到1 5 0 平方公里,建立起了补给基地,通信枢纽,并在钢板简易机场加铺了铝合金跑道。
5 月2 7 日,英军开始发起陆上进攻,兵分两路向斯坦利港推进。南路以第2 伞兵营为先导,第4 5 陆战营为后援,沿东南公路,经达尔文港、古斯格林、费兹罗伊湾、布拉夫湾从南面攻击;北路以6 0 名S A S 队员为先导,第3 伞兵营,第4 陆战营跟进,沿道格拉斯、蒂尔湾,直取斯坦利。
5 月2 8 日,英军攻占达尔文港和道格拉斯。
5 月2 9 日,英军攻占古斯格林和蒂尔湾。
5 月3 0 日,阿军出动1 架“超级军旗”和4 架“天鹰”攻击英军的旗舰“无敌”号航母,阿军以2 架“天鹰”被击落的代价击伤“无敌”号,但英军矢口否认。当晚,由“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号客轮运送的3 0 0 0 英军上岛。进一步加强了英军的力量。
5 月3 1 日,北路英军进抵肯特山,就地布防,等待南路英军。
6 月1 日,南路英军也到达肯特山,与北路英军汇合。阿军此时采取放弃外围,集中主力固守斯坦利港方针。英军在攻占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完成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调整部署,补充给养,派出S A S 和S B A 队员四处活动,进行战场侦察,很快查清阿军以肯特山、查杰林山为第一道防线,以哈里顿山、浪顿山为第二道防线,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线为主防御阵地,即加尔铁里防线,在三道防线之间都布设大量地雷和障碍,只留一条由炮火保护的秘密通道供联络之用。伍德沃德了解敌情后,决定投入后续部队第五步兵旅。该旅辖三个营,A 营是威尔士禁卫军,B 营是苏格兰禁卫军,该营曾参加二次大战,在阿拉曼战役中大败德军而名扬天下,C 营是赫赫有名的廓尔喀营,因士兵都是招募的尼泊尔廓尔喀人而得名,廓尔喀人以吃苦耐劳骁勇善战而闻名,人人身佩廓尔喀弯刀,二战中他们曾以这种锋利的弯刀和凶悍的刀法将横行东南亚的日军杀得溃不成军。
6 月7 日,第五旅乘上登陆舰,悄然启程准备在立夫来岛登陆。途经天鹅湾时,旅长威尔逊·摩尔准将发现弗兹罗的阿军正在撤离,摩尔凭借一名职业军人的出色直觉,觉得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便未经指挥部批准,当机立断命令在仅距斯坦利港1 6 公里的希拉夫湾登陆。这一举动在战后被普遍认为是极富主动精神的,由于阿军的撤离,英军第五旅3 5 0 0 人顺利在希拉夫湾登陆成功。
6 月8 日,阿军出动大批飞机空袭在希拉夫湾滩头的英军,击沉登陆舰1 艘,击伤护卫舰1 艘,登陆舰1 艘。阿军损失飞机1 1 架。但仍无力阻止英军的登陆。此时英军在岛上的力量已大大增强,共有地面部队8 0 0 0 人,重炮3 0 门,坦克2 0 辆。
6 月1 1 日,经三天的准备,英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式战斗机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地面部队向阿军的第二道防线猛攻,第4 5 陆战营攻占哈里特山和浪顿山,突破第二道防线,并控制了斯坦利外围所有制高点。阿军唯一的反击就是用岸基A M —3 9 “飞鱼”导弹击伤“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6 月1 2 日,英军按计划休整一天。当晚设在肯特山上的无线电监听小组截获并破译马岛阿军发给总统的密电,获悉阿军已无力再战。摩尔准将决定立即投入预备队,实施最后一击。半夜,英军第五旅B 营、C 营和第二伞兵营,沿S B S 标示出的秘密通道,向阿军发起全面攻击。激战五小时,于6 月1 3 日凌晨五时,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和威廉山,夺取了加尔铁里防线上的所有要点。
6 月1 4 日,英军继续攻击,阿军丢弃重武器退入斯坦利港市区。从早晨七时三十分起,英军集中所有大炮猛烈轰击,阿军的大炮刚一还击,便被英军用炮瞄雷达和计算机火控系统指引的精确火力所消灭,随后英军便全力轰击斯坦利港内的目标,猛烈的炮击整整持续了十个小时,英军共发射了一万二千发炮弹,几乎用完英军所有的弹药。午后,英阿两军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
6 月1 4 日二十一时,斯坦利港内残余的九千多阿军投降。至此,战斗基本平息。
6 月1 5 日,阿根廷总统宣布马岛的战斗已经结束。英国也宣布阿军投降,夺回马岛。至此,历时7 4 天的马岛战争正式结束。
7 月中旬,双方遣返了战俘。8 月宣布取消海空禁区,恢复正常航行。至此两国间的敌对行动完全结束。
马岛的失败还导致阿根廷国内矛盾激化,总统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被迫辞职,次年文官政府经大选上台后,又把发动战争的主要军事***送上军事法庭受审。
战争中,英军死亡2 5 5 人,伤7 7 7 人,被俘2 1 0 人。损失飞机3 7 架,其中“鹞”式8 架。被击沉驱逐舰2 艘,护卫舰2 艘,登陆舰1 艘,滚装货船1 艘,被击伤驱逐舰4 艘,护卫舰1 1 艘,登陆舰2 艘,扫雷舰1 艘。耗资1 7 亿美元。阿根廷死亡1 0 0 0 人,伤1 3 0 0 人,被俘1 1 8 0 0 人。损失飞机1 1 7 架。被击沉巡洋舰1 艘,潜艇1 艘,侦察舰1 艘,补给船2 艘,巡逻艇1 艘。被击伤军舰6 艘。耗资3 2 亿美元。加上美国和欧共体经济制裁所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共达数十亿美元。
英军获胜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战略决策上,阿方在初期掌握了主动权,但错误判断英国不会劳师远征,同时又高估了自己的民族感情和军事实力。其决策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英国虽在初期仓促应战,但是反应快,决策准,客观清醒估计了形势,采取果断积极的战略方针,以军事斗争为主,兼以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充分调动了国际、国内一切有利条件,发挥总体优势,最终走向胜利。
其二,在兵力部署上,阿军对国际局势、英军企图、战略方向都作了错误判断。在英国出兵后,认为英国会进攻阿根廷本土,将大批部队用于防御大陆;对存在领土争议的邻国智利深怀戒心,在边境部署大量精锐装甲部队;在马岛战区,对靠近本土的西岛没有充分利用,仅部署占参战兵力3 % 的部队;在东岛将主力集中于斯坦利港附近,其他地区分散把守,没有掌握足够的机动兵力,给英军可乘之机。
其三,在战术指导上,阿军思想消极,战术呆板,而且没有用最具战斗力的航空兵攻击英军防卫能力最弱但又是最重要的后勤船只,这是最大失误。战争史上防守一方不去攻击进攻方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是极为少见的。英军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战术灵活多样,善于抓住关键环节,争取主动。如首先夺取南岛,既振奋士气,又取得了立足点和前进基地,一举两得。又如一举击沉阿军巡洋舰,极大震撼阿军,迫使其海军怯战不出。
其四,在指挥体制上,阿根廷的联合司令部有名无实,无法担负战略指挥和协调作用,上层领导集团包括总统加尔铁里在内的高级将领没有实战经验,缺乏指挥素养。战区指挥官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胡安·隆巴多少将、梅嫩德斯准将等平庸无为,既未认真组织抗登陆的准备,作战指挥也不顽强,很多地方未经战斗就轻易放弃。英国成立战时内阁作为最高统帅机构,集中指挥调度军队各军种和政府各部门,使之协调一致。并采取委托式指挥法,即将战区指挥重任全权授予前线指挥官,有关战区以外及事关战争进程的重要行动由战时内阁决定。这种既高度集中又极其灵活的指挥体制,使英军充分发挥了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而英军的指挥官伍德沃德少将和摩尔准将都是具有相当高军事素质和丰富经验的佼佼者。
其五,在战争准备上,阿方虽有夺占马岛的决心却无长期坚守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在马岛投入兵力不足,形不成优势,加上阿根廷没有自己的国防工业,平时对重要的战略物资又没必要储备,当美国和欧共体实行武器禁运后就使得飞机、导弹的消耗无法补充,陷入弹尽援绝的困境,直接导致阿空军在后期攻击力明显减弱。此外阿军平时战备较差,影响了己方战斗力的发挥,特别是阿军由于炸弹引信失灵或过期,使投下的炸弹有4 0 % 没有爆炸。英军认为如果阿军投下的炸弹都爆炸的话,英军的损失将达到无法坚持的程度。而英军平时战备程度高,有6 0 % 的军舰能随时投入作战,并拥有充足的物资储备。而其军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常备军,经常进行在各种气候、地形下的演练,能很快投入战争。特别是英军的后勤船只有8 0 % 从民船中征用,所以对民用船只有专门的征用计划和改装方案,在两三天里就完成了征用改装,表现出的高效令人惊叹。
其六,在后勤保障上,阿方在占领马岛后没有认真组织后勤,首先没在马岛修建必要规模的机场,使得阿军的飞机只能从远离战区的本土起飞,因受作战半径的限制大大影响作战效果。其次在马岛没有储备足够的物资,加上开战后的消耗和英军的封锁,使阿军的补给成为致命问题。部队缺衣少食,弹药匮乏,根本无力作战。相反远离本土的英军后勤保障十分出色,先后在阿森松岛建立中途补给基地,在南乔治亚岛建立前进补给基地,在圣卡洛斯建立滩头补给基地,运用现代化的海空运输工具,通过周密科学的计划组织,对部队进行源源不断的补给,保证了英军每个士兵每天能有两餐热食,有新发的御寒衣物,弹药充足,还有4 艘医疗船提供医疗卫生保障。在通信保障上,除利用了美国的通信卫星外,还在直布罗陀、阿森松岛、加拿大、新西兰等地开设2 6 个无线电发射台。加上特混舰队本身电子设备齐全,干扰和抗干扰能力强。使舰队与本土通讯顺畅。
这些情况表明,阿根廷在严重不足的准备下,轻率发动了战争,岂有不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