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比赛信息

文章内容

国际跳棋锦标赛决赛-国际跳棋赛事

tamoadmin 2024-09-25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成果展示 打造“七色花美德育人”德育品牌,培养沉静、善思、自信、友善的“七色花美德少年” 。“七色花”品牌内涵在童话故事中,神奇的七色花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成果展示

国际跳棋锦标赛决赛-国际跳棋赛事

打造“七色花美德育人”德育品牌,培养沉静、善思、自信、友善的“七色花美德少年” 。

“七色花”品牌内涵

在童话故事中,神奇的七色花帮助珍妮在“做最好的自己,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过程中成为了真正快乐的人。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拥有一朵“七色花”,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发现并释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美德种子:爱国、诚信、感恩、有礼、善思、自信、友善……就会成为像“七色花”一样拥有神奇力量,社会需要的有用之人。

“让美德占据心灵”方能显现出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做最好的自己——我行,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快乐!

“七色花”品牌标识

以七色花为基本创意图形,色彩灵动丰富,契合了少年学子多彩的生活,内圆镶嵌校徽图形,一双大手托起了一颗金色的太阳和一片未来天空,寓意着学校老师用博大的爱心和博大的智慧呵护童真、种植梦想,字母QSE是学校简称中“区”“实”“二”的首拼字母,一个“德”字点缀其中,则言明了学校以德立校、美德育人崇高使命,表达出“一德而立,百善从之”的育人智慧和人生哲理。

“七色花”创建目标

“做最好的自己,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不仅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也是行动准则。持之以恒地遵循“让美德占据心灵”的德育理念,始终不动摇地传承“花仙子实践体验”、“小书虫读书探究”、“小健将强身健体”、“成长对话引领发展”四大系列活动,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家校互联,融入社区,做实每一天的常态教育教学活动,以教师的能动发展带动学生的能动成长,打造“七色花美德育人”的德育品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书香校园和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润泽下,成为沉静、善思、自信、友善的“七色花美德少年”。

“七色花”创建措施

一、全员育人,构建“七色花美德育人”立体格局

1.让教师成为“七色花美德育人”的主力军

(1)“导师制”全员育人

(2)“建队伍”高效育人

2.让家长成为“七色花美德育人”的同盟者

3.让社会成为“七色花美德育人”的实践基地

二、思考前行,树立“七色花美德育人”品牌意识

三、培植典型,激活“七色花美德育人”群体动力

“七色花”美德少年结硕果

为激励学生从身边找榜样,学校形成了评选“美德少年”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学校大力宣传荣获青岛市“十大新人棋手”张欣鑫同学;荣获青岛市感恩“小明星”蓝嘉琳同学;荣获青岛市第二届美德少年、齐鲁好儿童刘洪旭同学;荣获青岛十大微尘公益之星、青岛市第三届美德少年、“齐鲁小名士”、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的崔雁翔同学等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学校和自身找到了定位,把“做最好的自己,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理念根植在心中。“做大家眼中的风景,美德少年在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以班为单位推荐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参加校级“七色花美德少年”的评选。14名“七色花”美德少年脱颖而出。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供学生们进行选择。其中“国际跳棋”成为了多彩选修课中的一大亮点。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是山东省第一所将“国际跳棋”做为校本课程引入校园进行全员普及的学校。多年来的辛勤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

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国跳成长历程

1、跳跃的智慧——开启篇

学校聘请国际跳棋裁判员、教练员赵桂海任教,一年级设国跳校本课程,二至六年级开办国跳社团活动,成为省内首家将国跳引入校园并进行普及的学校。

2、跳跃的智慧——指导篇  2010年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迎来了国家运动管理中心综合发展部主任夏金娟、张坦,山东省体育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张彦副主任,青岛市体育总局韩处长。他们在市南区教体局车成麟副局长和体卫艺科卢雪梅科长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进行调研。

3、跳跃的智慧——参与篇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承办了山东省首届国际跳棋城际对抗赛(青岛站)的比赛。比赛中,队员们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实战中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技战水平。一队张欣鑫同学以七战七胜的战绩获第一名。

4、跳跃的智慧——发展篇  学校邀请国际跳棋女子全国冠军史思旋对同学们进行指导。

5、跳跃的智慧——收获篇  从世界首届智力运动会到市首届智力运动会再到省国际跳棋锦标赛,学校利用课程普及国际跳棋的同时,还采用开展竞赛,以大带小,以高帮低等方法,鼓励学生自我突破,一批具有潜能的小棋手脱颖而出。 “主体能动教学法” 是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自1999年至今,十年间不断探索、传承、创新形成的。2009年该教学法被评为市南区优秀教学法并在区域进行了推广 。

《主体能动教学法》书籍内容简介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致力于教学改革研究,创造了“主体能动教学法”。 这是在小班化教学研究过程中,基于1999年——2001年探索形成的“双主互动”教学法,并在2002年——2005年推广应用基础上诞生的。此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 “三动六步”教学模式。即:将“启动——互动——能动”三个环节分为“入境、生疑——运用、生成——强化、拓展”六步操作程序,优化课堂结构,将课程资源最大化,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状态转到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动状态,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力的形成,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收获,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课程理念。

《主体能动教学法》一书出版了学校教学法研究的总结性报告,该报告对“主体能动教学法”从理论上作了充分的论证,并且详细地介绍了“三动六步”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除此之外,书籍中还收集了学校各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的教学策略25个,在实践研究中积累的精品教法案例、研讨案例,以及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总结的学法案例。相信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会提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同学们自己的图书《“小书虫”文集》

百花盛开,莺飞草长。这本小册子是踩着春天的脚印来到我们面前的。

翻开这本小册子,就像步入了一座百花园。小册子共分四个板块——实践体验篇、状物篇、人物篇、生活即时贴。小作者们篇篇文章如春苗般清新向上,生机勃勃;而且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范围涉及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对象关系亲人、同学、老师、乡邻、陌路以及山河草木、花鸟虫兽、风霜雨雪等等;思考的问题包罗成功与失败、喜悦与烦恼、顺境与逆境、人与环境、生活与生命、学习与劳动等等。小作者们或叙事,质朴淳厚,富有生活气息;或描写,生动逼真,普遍关注细节;或抒情,想象丰富,不饰矫揉造作;或说理,虽然有些雅拙,但也能见几缕灵光。小作者们的认识.感受各不相同,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也别有志趣。总之给人的总的印象是万紫千红,赏心悦目。可以说这本小册子给校园平添了几分春色。

这些作品既展示了我校语文老师的教学成果,也体现了同学们的写作才华。虽然许多作品相对还比较稚嫩,但毕竟是我们身边同学的作品,所以读起来自然会感到亲切与激动。

好作品,让我们大家共同来欣赏,在我们分享了写作成功的喜悦之后,我们一定会倍受鼓舞。学语文,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我们都能学好语文。写作文,的确是件幸福的事,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作家。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七色花”小班化教育,采用“雁阵式”团队运作发展模式,引导师生“做最好的自己,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遵循追求民主、高质量的教育这一教育理想,让每位教师能够讲述自己专业发展的故事,让每位学生拥有个性成长的故事,实现由“校长牵头——骨干搭台——教师、学生、家长跟进”的“人字形雁阵”的奋飞,到“校长现代化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家长协同育子”“一字型雁阵”的齐头并进 。

《基于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教师管理方式的研究》是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继青岛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校际合作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结题后的深化研究。旨在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瓶颈,启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性,以教师的能动发展带动学生的能动成长。

学校运转“张蔚名师工作室”“王庄本班主任工作室”“李媛青年科研工作室”“史玉华心理工作室”四个工作室,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课题研究、身心和谐等方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导航,助力高飞。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办学成果

中考成绩

2014届九年级(5)班共51人,有20名学生升入温州中学。这20人中,有15人参加了中考,其中两人取得了670分以上的高分。还有5人于2014年3月通过温州中学自主招生考试被录取。

高考成绩

2015年,温州二外参加文、理两类的首届高中毕业生共332人,第一批上线共计112人,第一批上线率达到33.7%(注:不含体艺重点)。  另有15人被美国雪城大学、爱荷华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韩国汉阳大学、澳门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

学科竞赛 时间  学生竞赛获奖情况2015年陈其锋2015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温州市高二学生化学竞赛省二等奖  2015年叶泳标、夏昊然、傅啸2015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温州市高二学生化学竞赛省三等奖2015年沈家和2015年浙江省中学生物理竞赛省二等奖2015年陈俊任、李叶戎2015年浙江省中学生物理竞赛省三等奖2014年蔡天培2014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B组省一等奖2014年何瑞霖2014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B组市二等奖2014年千、夏子建、叶克2014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B组市三等奖2014年吴浩正、黄楠  2014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B组市直属级三等奖2014年张格努2014年温州市高三理综竞赛市一等奖2014年邵思源、金诚信、潘浩然、蔡天培2014年温州市高三理综竞赛市二等奖2014年郑剑锴、项圣炜、林铖渝2014年温州市高三理综竞赛市三等奖2014年戴融融、伍心迪、陈一奔2014年温州市高三文综竞赛市二等奖2014年邓好、余珉瑶、金卓弘、武叶同、陈碧禾、邱淑婷、邵芊芊、吴瑞涵2014年温州市高三文综竞赛市三等奖

参考资料:

素质成绩 时间  项目2010年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网球团体赛初中女子组第三名2011年浙江省首届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网球女子团体初中组第三名2012年温州市第二十四届中小学艺术节表演声乐一等奖2012年温州市第二十四届中小学艺术节表演校园剧(课本剧)二等奖2012年浙江省第十一届“山海杯”少儿棋类公开赛国际跳棋团体冠军2012年全国中小学生国际跳棋锦标赛100格中学组 第一名2012年温州市区第24届中学生体育节定向比赛初中男子组第一名2012年温州市区第24届中学生体育节定向比赛初中女子组第三名2012年温州市区第24届中学生体育节国际象棋比赛初中组第二名2012年温州市区第24届中学生体育节篮球比赛初中女子组第二名2012年温州市区第24届中学生体育节“8”字跳长绳初中男子组第一名

参考资料:

徐海龙:全国物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浙江省物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温在权:温州市第二十三届“园丁奖”(2011年),温州市优质课一等奖(2001年),浙江省教案设计二等奖(2002年)

陈洁:温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陈智峰: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对象,温州市教育先进工作者,长三角教科研标兵,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温州市教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温州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余伟:出版专著《流光浮漾》,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学教学设计创意大赛”一等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优秀指导奖,参编《高中新课程模块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徐长才:温州市英语教学设计一等奖,温州市高中命题竞赛一等奖

陈梅珍:温州市高中政治学科命题竞赛二等奖,温州市学科素养比赛二等奖

戚彤彤:温州市市级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和市直数学优质课第一名,温州市市直属学校初中教师学科素养比赛团体二等奖,温州市市直属学科素养文本解读二等奖,温州市市直属学科素养学科技能二等奖,温州市第四届初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竞赛三等奖,第二十三届中学“希望杯”全国数学初中竞赛“优秀教练员”,2011年获温州市第三届初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竞赛三等奖 温州市(2013-2014年度)教科研先进集体

温州市“六城联创杯”优秀组织奖

2014年“寻找温州最美老师”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

2014年荣获“温州市示范家长学校”称号

第十六批温州市文明单位称号

温州市“小科学家”培养计划基地学校

温州市数学家摇篮工程活动基地

浙江省国际跳棋培训基地

什么是象棋

象棋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这本来跟四大发明是中国人的杰作一样,乃不争的事实。但是英国人威廉琼斯信口开河,发表了一通什么象棋既以象命名,象棋中又有象,中国古代不产象而印度则是产象国,故象史专家们由于一时搞不清几个关键问,从而对中国起源说也失去了几分自信。好在事实毕竟是事实,现在考古发掘已经证实,中国古代也产象。自然,威廉琼斯先生的“高论”也就不攻自破了。今天象棋的发源地虽以被锁定在中国或印度这两个国度之内,但究竟是中国还是印度,在国际上仍是众说纷纭。近年来人类生命科学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科学家首次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意味着人类在破解生命之谜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也给目前的棋史研究工作带来有益的启示:棋史研究也可以搞一搞“基因工程”,细细剖析一下现行象棋的一些遗传性——现行象棋的身上,一定存在着它源头的有关信息!一旦捕捉到这种信息,象棋起源之谜也就不难揭开了。

我们的前人认定象棋是从博发展而来,而博却是黄帝发明的。这种看法在象棋古谱《棋谱秘录》、《韬略元机》和《渊深海阔》的序言中都有提及。特别是清代学者梁同书为《渊深海阔》写的那篇序,就极为明确的介绍了当时的一种主流说法“闻昔帝尧按周天度数作围棋,名曰弈;黄帝伐蚩尤而为博;武帝伐纣有天下,易其名曰象棋,言战阵势也。”

尽管以上说法有屈原的《楚辞》、西汉刘向的《说苑》以及西晋张华的《博物志》等历史文献的支持,但由于象棋涉及的源头历史实在太悠久了,悠久得令后人误认为是神话故事(这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不幸)。料想黄帝不过是原始社会后期父系氏族的一个部落联盟长,凭着那时十分低下的社会生产力,谁能相信黄帝在战争的岁月里会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去创造玩乐的工具呢?但是如果联系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那个“筹”,联系到《古博经》记载的投骰行棋以及棋子升变等博规则,那么我们就会豁然开朗:原来黄帝发明的乃是“博”这一生产工具——战筹。正如《博物志》介绍,到了夏代,出现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奴隶主贵族阶层后,才有一个叫乌曹的臣子根据黄帝运筹的方法,发明出“博”这种玩具来献给夏桀的。当年黄帝指挥的只是由一些各自为政的部落队伍结盟而成的部队,缺乏绝对权威的指挥权,因而他在联盟军事民主会议上就采用了以投骰决定某支部队进退的方法来协调己方的兵阵,于是乌曹的博棋中就有了投骰行棋的规则。至于棋子升变为“枭”的有关规定,不过是体现了黄帝部队战时的一种奖励机制,它和后世刘、项灭秦前作出的“先入咸阳者为王”的约定是同一个道理。所以追根刨底的追究起来,说黄帝发明了“博”也是没有什么不对的。而投骰决定行棋及棋子升变这两大规则,也就自然成了博棋的基本特征。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又由“博”而衍化出“塞”来,统称“博塞”。它们的区别是,投骰者称博,不投骰者叫塞。到春秋战国时期,“博塞”的流行已是十分普遍了。《庄子骈拇》载:“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谷因为耽于玩博塞,竟连自己所放的羊都跑失了,可见博和塞这些棋戏活动在当时已是深入人心。那么周武帝为什么要将博“易其名曰象棋”呢?只能有一个回答,是社会发展的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代已有了专职的军队,而到了商代末期,军队中还分化出不同的兵种来。

宋人程颢诗句“车马尚存周战法”,就启示我们,周武帝在讨伐商纣的战争中,已用上了“车”“马”这两个当时比较新式的兵种,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么在夺得天下后,周武帝的那一班随战臣属在玩博的时候,极有可能兴高采烈地给博加进了“车”“马”这两个兵种,借以歌颂周天子的武力天下无敌。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博戏,跟旧博戏不同之处,它是多种的(原来的博塞都是单一兵种)。而周武帝当然会觉得这种新博戏是属于自己的“专利”,为了标榜自己功比三王,也就欣欣然地为新博“易其名曰象棋”了。所以,说象棋为商末周初之际诞生,大概也是不会错的。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象棋就披着历史的风风雨雨不断地生长、发展起来(当然其他各种棋戏也都一样)。可想而知,到战国时期,因受博塞的影响,象棋也必然会分化出投骰的象棋和不投骰的象棋。因为不投骰象棋显得方便,加上多兵种变化也相应复杂,这种象棋就拥有较大的发展优势。秦汉以后,由于封建皇权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象棋中又逐渐增加了王、偏、裨等角色,这种情况,程颢“偏裨兼备汉官名”的诗句或资证明。到了唐宋,特别是到中国象棋定型前夕那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艺术随之空前繁荣。象棋也跟其他艺术一样,发展得多姿多彩,什么宝应象棋、七国象棋、大象戏、小象戏,立体型的、平面型的,精致的、粗朴的,应有尽有。但随着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各自定型之后,象棋身上也顿时失去了它出生时的那股“稚气”;渐渐地,连他的源头信息也变得模糊起来。

但是我们仍可以用“基因分析”的方法追寻象棋的来龙去脉。例如,古博棋发展到今天,以成了民间最为流行的一种娱乐游戏——麻将。虽然从原先的两方发展到现在的四方参与,由原来的棋子变为现在的牌张,变得“面目全非”了,但是摸牌前先投骰这个“基因”,就确证了它的“祖先”是古博棋。再如十一世纪印度的“四角棋”,从多兵种这角度看来,它是一种“象棋”;但若不能提供古印度孔雀王朝正是一种“四国鼎立”之势的历史证据,则它的投骰行棋及四方参与的“基因”,就决定了它必定是中国初生期象棋(投骰象棋)的一种异化发展物。

现代国际象棋身上就有着中国古“博塞棋”的“遗传基因”。这样说还得先提一下国际跳棋,不过国际跳棋目前在我国开展得并不普遍。人民体育出版社曾于1994年7月出版了《国际跳棋》一书,我们从而可以知道它有以下一些特点:一、兵种单一,棋子放在格子里;二、参与者为两方,不投骰;三、走棋时棋子只许进不许退(升变以后除外);只许跳一子吃一子,可以连跳连吃,但不许越过多子以推进;四、为了阻止对方棋子进到底线而升变为王棋,双方运子时往往得尽量塞住对方棋子的进路。根据以上特点,我们一般就能自然地得出结论:他就是中国古塞棋的活化石!虽然我们难得见古塞棋的实物,可是从国际跳棋行棋时互相“塞”的特点,却不难明白塞棋之所以叫“塞”的缘由。但是,我们还可以更确切地说,国际跳棋其实就是国际象棋的“纯兵”棋。将国际象棋的各个兵种全都换作兵,再跟国际跳棋比较一下,除了吃子的规定不同外(国际象棋的兵是斜进吃子),别的又有哪点不一样呢?有人说,现代象棋是在博棋发展到塞棋后,再在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这话是有几分道理的,***看国际象棋兵的有关特点,不是明明白白地显示着它跟塞棋的血缘关系吗?

有必要再分析一下“王车易位”和“将军”(又称“叫将”、“照将”)。顾名思义,“王车易位”就是王在战车上跟手下交换位置(或交换自己所乘的车辆)。那么又为什么要易位呢?无非是想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便于寻找机会逃脱危险的境地。细细深究起来,这条特殊的规则还蕴涵着一个戏剧性的历史故事哩。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齐晋两诸侯国的军队在鞍这个地方作战。齐军的主将诸侯王齐倾公“灭此朝食”,犯了骄傲轻敌之大忌,结果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而且他本人所乘坐的战车也被晋军大将韩厥死死追逐。眼看不能逃脱,于是“逢丑父与公易位”(手下辅将逢丑父就与齐倾公在车上暗中交换了乘坐位置)。要知中国古代历来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就是同乘一辆车子,也有规定的尊卑不同的位置,不得轻易僭越。危机中齐倾公“王车易位”,就是想借此掩盖自己“王”的真实身份,以便伺机逃脱(后来齐倾公果然依赖此举摆脱了险境)。晋将终于追上了齐倾公,却又不敢贸然动粗,接下来的就是“将军”(叫将)——“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韩厥在马前抓住马缰绳,行了对国君的再拜稽首礼,取过一杯酒,配上玉璧,献给“齐倾公”,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古代恪遵“刑不上大夫”的礼法,所以韩厥即使是对待敌方的主将主帅,也依然礼敬有加,不敢有丝毫的侮慢(当然也可能另有意图)。大概是告戒人们记住一骄傲就会招致失败的教训吧,象棋中就有了“王车易位”的规则和“将军”的术语。人们都叫象棋为象戏,原来小小的枰场上演绎的却是人类历史的活剧!那么,又何以见得“王车易位”“叫将”所蕴涵的定是中国古战场上特有的故事呢?这是有物可证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有八世纪印度的一只象牙雕立体象棋子,其王坐在象背之上,象鼻上还卷着敌方的一个士兵。由此可知,产象国印度的古代国王作战时是骑象而不是乘坐战车的,从而也就可以断定,“王车易位”、“叫将”是跟古印度国王搭不上边的,现代象棋身上并没有古印度文化的“遗传基因”。

还有象棋成员中的象,它的前身是偏裨一类角色,决不可能是象棋赖以命名的兵种。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走法,在中国象棋中,走的是“田”字角,颇使人费解。因为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只有牛马一类家畜才跟“田”联系上,现在象怎么也踏到田上来了?原来这里面也蕴涵这一个故事。据说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象生性桀骜不驯,常耍阴谋加害于舜,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尽管舜对父母十分孝顺,但糊涂的瞽叟始终偏爱着象。后来舜凭着超凡的智慧和博大的爱心,终于以自己的孝悌行为感化了父母和弟弟。结果合家和睦,象也成了舜忠贞不二的得力助手(《古文观止》卷十二王守仁《象祠记》,就论及象被感化的事)。到头来,“舜葬苍梧,象为之耕”(《论衡偶会篇》),象对舜的忠诚感人肺腑。于是后人也为象立了祠,尊之为“鼻亭神”。舜,史称“虞舜”,虞字在上古乃是猎人的意思,可见舜本来是个猎人。而象根据各种资料对其形状的描述,有关专家***证得出,其实就是长鼻大耳的动物象。这一结论,中国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说”之类读物,其“舜耕历山图”就作了很有力的证明,图上舜所役使耕田的牲畜,正是长鼻大耳的动物象(请参阅袁珂《神话选择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这种“舜耕历山图”,笔者也曾在浙江普陀山的一处地摊上见到过。如果对舜和象的传说作一番拨云驱雾的处理,则不难看出,这其实是我们的祖先驯化野生象的故事。而象一旦被驯服,其对主人就忠贞不二,堪称“忠”的典范。凭这一点,它跟着舜踱进二十四孝的教材,也是顺理成章的。在那个理学盛行的宋代,为了张扬“忠孝”的教义,那些给中国象棋定型的贤哲们也就不惮劳动“鼻亭神”,让其到棋盘上充当相关的角色。只是这位有鼻先生,念念不忘当年助耕历山的“光荣传统”,于是就步步踩在“田”字角上。

现代象棋身上所焕发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和彩,那么古朴,那么神秘,因为象棋的根就深深地扎在神州的大地上。